隨着美國及歐洲的經濟衰退風險加劇,部分投資者已將目光轉投亞洲地區尋找投資機遇,尤其是亞洲股市在2022年上半年的環球經濟衝擊下,仍能交出相對理想的表現。
事實上,大部分亞洲經濟體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有限,而且亦不甚依賴天然氣及小麥進口,俄烏危機對其直接影響相對較小。另外,亞洲經濟最初亦沒有過熱跡象,因此各地央行可以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加息。然而,由於各種不利因素打擊環球需求,亞太區亦難獨善其身。
亞洲對美國出口降
出口一直是亞洲經濟的主要動力,攸關亞太區企業的盈利發展。亞洲經濟只是剛從新冠疫情中重啟,但由於不少從亞洲出口的都是貨物,貨物的外部需求疲弱對區內經濟的短期增長構成威脅。
以美國的貿易往來為例,亞洲不同地區的比重便有很大差異。除了越南以外,其他經濟體對美國的出口僅佔GDP的10%或以下。與過去兩次經濟衰退相比,出口佔比顯著下跌(越南除外),部分原因是一些企業因供應鏈重組,將生產工序從中國轉移至越南。話雖如此,亞洲要與美國脫鈎的距離還是很遠,因為不單止出口,美國仍是亞洲經濟活動及增長的主要動力。
需求壓抑需時釋放
相反,各地向中國的出口卻顯著增加,但需要留意的是,這些出口當中有部分只是送到中國加工,最終用家還是西方消費者。在最近的封控措施放寬後,中國的零售銷售反彈,6月按年增長3.1%,而通脹及不斷上升的借貸成本正衝擊歐美消費者信心。然而,中國在防疫政策及房地產市場上亦存在隱憂,短期內亞洲經濟體會否在旅遊業及出口方面轉而依賴中國,確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內需是應對出口不濟的出路。我們預期亞洲內需的復甦軌跡將與歐美相似,首先是貨物需求回升,隨後是餐飲及運輸等服務業逐漸恢復。至今為止,旅遊業的反彈令人滿意,但隨着歐美增長放緩,依賴國內或區域性旅遊業的地區會相對強韌。儘管內需消費數據初步反彈與基數偏低不無關係,但是正如我們在西方地區看到,被壓抑的需求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全釋放。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當地的MSCI指數成份股當中,有91%收入來自國內,受到外部風險的影響自然較少。此外,菲律賓及泰國等東協國家也非常依賴內需。如果國內流動性、零售銷售及消費者信心持續強勁,再加上疫苗接種及政府措施等因素,由國內消費主導的亞洲經濟體可望較為受惠。
印尼等地依賴內需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出口以外,亞洲區內的結構性增長機遇亦是重要的長期誘因。隨着環球增長備受下行風險威脅,亞洲的經濟復甦亦將放緩,但是我們認為增長並不會脫軌,尤其是亞洲減少依賴向西方地區出口。
從個別亞洲地區對內部與外部經濟的依賴程度來看,一旦西方地區出現經濟衰退,亞洲的復甦步伐將會出現較大差異。我們認為印尼、菲律賓及印度等較為依賴內需的大型經濟體,料將展現出更加強韌的復甦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