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於近日發布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國內人口增長放緩及老齡化速度較預期加快。去年的人口增長為196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倘若今年出生率繼續下降,中國人口數量或已達到峰值,進而引發長期的經濟及政策問題。
出生人口總數的減少備受關注,去年該比重跌11.5%。有證據顯示疫情對出生率產生負面影響。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的核心區域湖北省,2020年出生率下降27.0%,相比之下,前一年該比重僅跌1.6%。
但新冠疫情並非中國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結婚率及育齡高峰期的女性數量持續減少。高昂的生活及育兒成本、繁重的工作及養老義務等原因,導致她們決定推遲結婚及生育計劃。202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女性平均生育意願子女數目僅為1.8,低於人口穩定所需的2.1。
「共同富裕」方向鼓勵生育
中國各級政府均在採取行動,透過「共同富裕」推動社會改革紓緩育兒成本問題。多達20個省份已延長產假時間,對盈利性教育機構施加新的限制,並開始實行教師輪崗計劃,推動頂尖學區教師向資源較差的學區流動。
出生率快速下降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所面臨人口迅速老齡化這重大人口問題。2019年至2020年,中國勞動年齡(15至64歲)人口數量減少2.69%,導致老齡人口撫養比從2010年的11%升至2020年的20%。聯合國預計,中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最快將於2050年達到國家人口總數的25%。
當局已確認,計劃逐步推遲法定退休年齡(現時男性為60歲,女性為55歲),這或可幫助緩解勞動力的萎縮。發展中國養老金體系及透過研發提升勞動生產力等其他舉措,亦將在面對老齡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對於中國這樣依賴年輕人口推動城市化進程,及發展成工業強國以實現經濟增長的經濟體而言,人口增長停滯與老齡化社會的共同壓力,或會阻礙國家經濟發展。對此,當局已迅速採取行動,推動國內經濟從製造及投資拉動型,向服務及消費拉動型轉變。如今,中國年輕一代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上一代更高,與此同時,國家大力投資發展人力資本,大學生數量佔總人口比重已超越3%。從專利申請這一創新能力的衡量指標來看,2020年的申請數量達到150萬項。
發展科技提振生產力
我們認為,人口增長放緩及老齡化加速不僅是挑戰,對中國而言,這亦是一個發展機遇。現時,國家工作重點須從勞動力的總體增長向生產力增長轉移。高增長及科技公司已引領國家向高產能的數碼化經濟發展。
各經濟範疇的科技發展將成為生產力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中國已走在機械人開發的前沿。2020年,國內共安裝16.8377萬個工業機械人,預計2021年還將安裝約29萬個。此外,中國亦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人工智能研究數量佔全球總數的28%。
儘管人口增長停滯,但中國消費者市場不斷擴大及趨於成熟。另一方面,廣大的「銀髮一族」為針對老齡人口的商品及服務創造了新的機會。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輔助生活及健康護理方面的開支及投資應有所上升,這將惠及製藥公司、醫療設備供應商及互聯網健康護理公司。
展望疫情過後,種種跡象均顯示,我們將步入一種全新的模式,期間全球主要經濟體幾乎都將經歷人口增長放緩。這一現象需要各國採取不同的增長模式,重點提高生產力,提升全社會的生活水平。中國及其他地區的政府需要從創造性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在此模式下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