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虎年,筆者先在此祝各位讀者朋友虎年大吉、虎進金來,移民移居計劃順利,如虎添翼。過去筆者分享了很多資產規劃的方法及稅務迷思,本篇想針對70、80後這群計劃移民的朋友及家庭,分享一下移民後在創造收入及理財上特別需要關注的事項。
已經啟動移民計劃的這批30至40多歲的朋友,在工作上開始進入黃金時期,收入處於高速增長期,但另一方面卻是「三文治世代」,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子女」,面對有雙重照顧者的經濟壓力。這類人士的資產規模未必很大,移民後不能單靠被動收入應付「供書教學、養老退休」等目標,如何創造收入,達至收支平衡,在首要「安居」後,如何「樂業」便是最重要的一環。
雙薪變單薪可考慮發展副業
移民前,很多家庭都有兩份收入,子女可以交由「四大長老」及「姐姐」照顧,但移民後,很多地方沒有外傭的制度,托兒所的費用亦非常昂貴,加上初到異地,除了大人要適應,小朋友在情緒上可能更需要關注,如果移民計劃沒有上一代父母陪同,很多時在各方面衡量過後,夫妻其中一方需要暫時放棄工作,全職照顧家庭。在這種改變下,最直接的影響便是由「雙薪」變成「單薪」,加上新環境工作調整,初期家庭收入會比在香港時大打折扣,而且可能需要以年計持續。
在收支預算上,便要考慮以上問題,特別是現金流方面,如果壓力太大,高薪家庭可以考慮延長在港工作時間,因為一年收入分分鐘能抵上當地三、五年的日常支出。另外,當一方全職照顧家庭後,會經歷所謂「家庭崗位改變」,被改變的一方需要在事前有心理準備,以正面的心態面對,同時發展一些能在家工作的Freelance、工時靈活的副業或經營網站等小生意,以新的方式發展所長,同時可為家庭收入作出貢獻。
海外自僱人士注意潛在稅務
除了在移居地開始新工作,筆者亦留意到在「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模式普及下,很多朋友會和僱主溝通,在移民後以自僱或開設公司的方式,保留現時的工作。這種做法好處是確保移民初期的收入,同時保留熟悉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及人事)。不過,要注意的是,在申報稅務時,即使以公司方式收取收入,如果性質仍然是僱傭關係,便需要繳交入息稅而不是公司的企業稅。
以英國為例,由於公司稅遠低於高稅階人士的稅率,為了防止以這種「假自僱」方式「逃稅」,近年推出了針對性的「IR35」稅務法規,很多知名人士都被追討重稅及欠繳的「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當中包括較為香港人熟識的英格蘭球員名宿連尼加。
全職投資要為報稅做好紀錄
除了以遙距方式繼續香港工作,亦有不少人打算成為全職投資者,以買賣股票、期貨期權,甚至虛擬貨幣等為收入來源。這些朋友須要注意的和香港不同,很多國家都設有資產增值稅,買賣這些金融工具所賺的收入都要報稅,所有買賣紀錄都要保存6至7年以上,同時要小心因為太多交易,紀錄不妥善而報少了稅的情況出現。
對於頻繁交易的人士(例如持有資產不足一年便轉手),在部分國家除了少了稅務優惠,有時更需以較高的入息稅計算收入,稅後回報有機會未如理想,在收支規劃上都要考慮這些因素。配合每個家庭的情況,移民前宜按預期收入先做好資產分配、善用稅階管理以及信托、保險等延稅/慳稅工作,全方位做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