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匆匆過去,展望今年的前景,我們對亞洲的宏觀經濟繼續持樂觀看法,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筆者認為中國的經濟快將見底,宏觀政策與監管亦會趨向寬鬆,將有助推動增長,讓重創的房地產行業逐步回穩。我們繼續為中國的增長前景投下信心一票,並預期經濟會在未來幾季企穩。不論貨幣或財政政策均見寬鬆,畢竟人行在政策取向上已轉趨寬鬆,而國務院近期亦重申「六穩」與「六保」政策。
內房監管有望鬆綁
對於去年持續受壓的房地產行業,政策看來有鬆綁跡象,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實施「三條紅線」時避免過緊,要容許優質房企重新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除此以外,當局還將併購貸款排除於「三條紅線」以外,並加快抵押貸款審批,均有望改善房地產發展商的流動性。
另外,亞洲整體疫苗接種率顯著上升,尤其在東協地區。截至去年11月底,新加坡、中國及南韓的接種率逾八成,印尼及菲律賓等地雖然稍為落後,但正在急起直追,料將帶動經濟重啟,並支持內需與出口製造業復甦,預期全球需求仍然強韌,有助區內產品出口。
儘管東協的增長軌跡正面,但是我們仍需警惕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或促使美元走強,並引發區內資本外流。話雖如此,我們認為亞洲基本面相對2013年「退市恐慌」之時已有所改善,讓區內經濟體更能承受美國日趨上升的利率。由於亞洲並不如西方國家般推出過度的財政刺激,溫和通脹將令區內各央行可按部就班地將貨幣政策正常化。
看好中國東協股票
因此,我們看好中國與東協股票,主因是區內的增長勢頭在未來幾個季度將會有所改善,而且現時估值合理,12個月預測市盈率約為低雙位數,與201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相若。
至於北亞及印度股市,我們則維持中性看法,畢竟北亞經濟體較依賴高科技產品,而相關增長看來已經見頂。即使內需持續復甦,區內企業的的主要盈利動力或已減退;而印度的內需雖然持續反彈,不過股市的利好因素很可能已經反映,估值亦非常高,宏觀經濟的負面因素也正在浮現。
固定收益方面,筆者認為謹慎選擇至為關鍵,特別是中國高收益領域。雖然我們認為最壞情況已經過去,但是中國房地產發展商的債券短期內料持續受壓,隨着當局放寬對優質發展商的信貸准入,如能從中識別出未來的贏家,將有望爭取較佳表現,同時降低違約風險。在中國高收益領域以外,投資者不妨考慮區內其他高收益地區如印尼的債券,以及中國的投資級別債券。
貨幣商品看法中性
鑑於出口增長放緩,而且美國傾向收緊貨幣政策,我們對亞洲貨幣維持中性。區內增長勢頭支持貨幣走強,但出口放緩與進口增長將會令貿易順差收窄,並削弱亞洲貨幣,而聯儲局與歐洲央行的鷹派取向,或促使美元強韌,並為亞洲貨幣造成壓力。
而大宗商品方面,基於中國的政策風險與全球經濟放緩,我們亦對相關資產維持中性看法,為應對電力危機,中國政府已放寬煤炭生產限制,令每日煤炭產量回升。鑑於煤炭與電力供應改善,加上政策風險下,其他高能耗金屬如鋼、鋁等預期供應,商品價格因而回落。綜合以上因素,筆者認為商品價格暫時將維持區間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