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經濟衰退是否傳統意義的衰退,即它處於一個經濟周期結束及另一個新經濟周期開端之間?抑或是這種衰退是疫情引致的擾亂,打亂及中斷了當前正在持續的經濟周期?如果答案是後者,則可以解釋部分令人費解而不太像屬於周期尾聲的經濟及通脹數據。現時顯然是增長減弱/通脹高企時代,而且似乎愈來愈不似是「暫時現象」。
通脹由順周期變逆周期
今年,雖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升,但仍遠低於1970年代中後期的幅度,問題是大部分日常所需(包括能源、汽車、食物及住屋)均造成通脹高企。住屋(主要是住宅租金及屋主等值租金)是未來需要注視的重要一點,尤其它較樓價變化滯後一年左右,而佔CPI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於數字按連續平均計算,所以一旦出現轉捩點,數據亦通常會繼續朝着同一方向發展。故此,即使對供應層面效應的憂慮開始降溫,市場的憂慮仍可能會轉移至住屋成本上升,及勞工市場緊張共同引致的「需求型」通脹。
在一段相當短時間內,市場議題已由供應充裕轉為供應短缺。另一個可能已經降臨的變化是通脹由順周期演變為逆周期。
由於疫情相關的需求上升,疫情下出現供應鏈樽頸、勞工短缺、氣候變化等問題,目前各行各業均面臨物質短缺。
互相依賴的環境、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及消費品庫存不足,令脆弱的經濟體系變得容易受到衝擊及出現連鎖效應。此外,「大數據革命」促使許多公司優化其業務管理,減少或消除冗餘的業務,進一步令全球經濟體系變得脆弱。
勞工市場現辭職潮
勞工市場的短缺關乎多項因素,包括人口結構、財富增加、提早退休、零工經濟(低收入僱員轉投散工市場以獲得較大靈活性),以及疫情下的持續健康憂慮。
最近「辭職率」及職位空缺創下歷史新高,「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新時代相應誕生,對工資構成上行壓力,但仍未達到與物價上升壓力同等程度,當中對比工資提高程度,小型企業計劃產品漲價的幅度更高。「勞動力質素」成為小型企業最大問題,亦反映勞工短缺的情況。
儲局行動時間成關鍵
目前,聯儲局已經表明在退市過程結束(很可能是明年中)前不會考慮加息。然而,由於通脹壓力的持續性超出預期,聯儲局可能會被迫加快緊縮政策的步伐。雖然減少買債或加息同樣不是解決全球供應鏈樽頸的靈丹妙藥,但可能會減少需求,為供應回升提供喘息空間。
高通脹實際上是經濟緊縮的一種形態,令增長預期降溫(逆周期通脹)。物價高企對減少需求具有一定作用,有助紓緩供應壓力。我們盼望在聯儲局突然決定較市場預期進取收緊政策前,出現通脹降溫的情況。
留意影響通脹的心理變化
我們無法準確量度從通縮過渡到通脹的趨勢、時間及關鍵元素。正如投資者情緒是股市周期的核心動力,心理對通脹周期亦有其影響力;一旦心理改變,而通脹預期變得根深柢固,僱員將會盡力爭取較高收入,而公司亦會盡力將成本升幅轉嫁至最終用戶身上。雖然這個日子尚未來臨,但心理變化可能會迅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