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引頸以待的政府電子消費券終在8月初發放,相信不少人已用作購買生活用品,從而帶動零售及餐飲商戶生意一片興旺。雖然消費券只屬短期及一次性津貼,但至少能夠減輕日常生活開支,減低「荷包」的負擔。試想像一下,假如在我們退休後,資產能夠自動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既可供我們靈活運用,亦有助延長「老本」的提取期,會否令銀齡生活倍感安心呢?
要達成上述的理想退休方案殊不簡單,必先做好退休前後的財務規劃,在職期間就要盡早開始投資,透過複息效應的威力,以提高達到儲蓄目標的機會。即使在退休前如願累積了一筆退休金,但不代此後就與投資二字告別。
取態過於保守或賺息蝕本
因為港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人生七十已非古來稀,甚至百歲人瑞亦很常見,意味當我們年屆退休年齡65歲後,往往還有長達20、30年,甚至更長的晚年生活。若然採用過於具防守性的理財策略,例如將資產存在銀行,在利率接近零水平的環境下,微薄的利息收入不足以對抗通脹,令資產價值不斷被削弱,更遑論讓穩定增值。
當然,未來數十年的息口走勢難以預料,但退休人士應善用合適的理財產品,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在可控的風險下,讓資產一邊穩健增值,一邊釋出現金流,以減低集中性風險。筆者建議,除了部分存入銀行保持資金流動性外,可考慮投資於年金、強積金、派息基金、銀色債券、物業放租/安老按揭等,這些產品均可為退休人士創造穩定入息,同時延長退休金的提取期。
簡單投資組合更便利管理
不過,不論是何種產品都會有其風險,例如銀色債券雖然低風險,息率亦算吸引,但就要注意流通性風險,因為該類債券不設二手市場,只可在到期日前要求政府提前贖回。至於將物業放租方面,租金走勢則會受樓市及經濟環境影響,潛藏不穩定因素,一旦涉及大型維修及租霸問題,租金收入更不足以彌補,甚至需要投入「老本」。此外,派息基金雖可「息本兼收」,但其派息率亦非保證不變,有機會被市場環境影響,在某些情況如投資回報欠理想,或回報不足以維持高息時,更有機會提取資本用於派息。
隨着年歲增加,銀齡族的身體機能及頭腦清晰度或許會漸漸退化,因此投資工具也應盡量簡單,令自己毋須費神以適應或管理複雜的投資組合,就可更安心享受退休後的無憂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