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滙價近月再度轉強。第二季以來,隨着美元重拾跌勢,離岸人民幣(CNH)從6.5至6.6美元水平,一度攀升至6.35美元,升幅超過3%,創出3年新高。參考反映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貿易夥伴的CFETS滙率指數,則曾升至超過5年高位。為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人民銀行14年來首度上調外滙存款準備金率,官方報章多次發表評論文章,嘗試管理市場預期。短期內,人民幣或仍將於高位徘徊,但隨着美國聯儲局年底前或宣布逐步收緊貨幣政策,美元有機會扭轉頹勢,人民幣強勢或暫告一段落。
儲局收水或逆轉人幣走勢
以中國4月外幣存款餘額1萬億美元推算,提高外滙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相當於凍結境內約200億美元的流動性,隨着銀行體系內的美元流動性收緊,境內外滙資金成本或將提高,此舉旨在減輕境內外滙市場美元沽壓,並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措施公布後,美元兌人民幣一度連日回升,惟多方面基本因素支持下,人行此舉未必能扭轉人民幣短期持續向上的預期。
經濟前景政策差異利人幣
中國經濟去年領先全球率先走出疫情陰霾,基數效應下,今年第一季經濟勁增18.3%,尤其內地外貿表現顯著改善,貿易順差持續增加。雖然踏入第二季後,不同領域的經濟數據均顯示,內地經濟增速或將放緩,但全年經濟增速或仍將高達8%左右。因此,內地政策傾向保持經濟穩定的同時,亦將着手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例如高槓桿及潛在資產價格泡沫等。不難推斷,無論財政抑或貨幣政策將繼續正常化甚至逐步收緊。
4月廣義貨幣(M2)按年增長8.1%,數字創兩年新低。和3月份比較,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均大幅下降約45%。我們相信,人民銀行年內將繼續通過不同的政策工具以維持適度流動性,整體方向中性偏緊。中國4月PPI創3年半新高,按年升6.8%;雖然暫時通脹維持溫和向上,不過,隨着需求持續改善,在今年較後時間,原材料價格的升勢或逐步反映在物價之上,人行難免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離岸人幣年底目標6.5
雖然基於美國通脹上升預期,當地10年期債息自年初持續攀升令中美息差收窄,惟當前美國與中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方向存在明顯差異,美國債息升勢踏入第二季後喘定,中美息差維持在較高水平,對外資增持人民幣資產仍具一定吸引力,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自去年5月以來,若以離岸人民幣計算,人民幣滙價從7.2美元低位回升,一度攀升近12%,短期而言,從技術指標看,有機會上試6.3美元。
中長線而言,人民幣走勢將主要取決於美國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考慮到核心通脹必須較長時間持續高於2%,暫時而言,我們仍然傾向相信美國最快要到2023年較後期,才有條件加息。至於減少買債,隨着美國經濟產出重返疫情前水平,聯儲局有機會於明年逐步縮減買債規模,局方或將於落實「收水」前約3個月,亦即今年第四季向市場表達收緊政策的訊息,美元屆時走強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因此,人民幣在今年較後時間或回吐部分年內升幅,美元兌人民幣年底目標暫看6.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