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外的兩隻銅獅子,在閉關將近一年之後,上周終於被管理層「釋放」出來。當日管理層隆重其事,更邀請了風水師舉行儀式。然後本周好消息陸續出爐,先有傳英國政府考慮容許銀行在明年恢復派息,再有滙控(00005)季度業績跑贏預期,因此股價本周做好。
銅獅子體現品牌效應
香港這對銅獅子在1935年鑄造,曾被日軍「徵用」,幾乎被融掉取銅。幸好戰後在大阪的船塢尋回。1946年10月運回香港之後,銅獅子一直看着香港發展,所以大家對它們都有感情。這對銅獅子曾經歷二戰的槍林彈雨。就算現在仔細看,在其中一隻獅子的大腿上,還能看到彈孔,證明了獅子亦經歷了不少風雨。
香港的銅獅子其實是第二代獅子。第一代在1923年製造,現存放在上海市銀行博物館。之後滙豐在上海、倫敦及九龍的滙豐中心都複製了銅獅子。現在全球合共有6對正式由滙豐鑄造的銅獅子。不過,滙豐管理層都很尊重中環銅獅子的傳統。例如主理倫敦銅獅子的藝術家在訪問中曾說,管理層的要求是複製,但是二戰時候獅子所受的彈孔卻不要複製,因為新獅子「需要自己賺得戰疤」。
價值投資派常說股巿是不理性的「巿場先生」,每天炒上炒落的原因未必經得起科學思考。「獅子破關而出」因而炒起股價這樣的說法訴諸於風水學說,表面上也許不是很好的理由。
但是因為這對銅獅子在香港文化有一定地位,風水學說之外,也許亦反映了巿民對股票以及整體企業的支持。2008年那次的血肉長城和股評人幕前灑淚,也許亦流於情感。但是無論是風水還是情感,都體現了品牌效應。
「巿場先生」質疑理性決策
傳統經濟學說假設了所有人都是理性決策者,所有經濟決定都基於充分資訊和純粹的需求選擇。有效率的巿場就是由理性決策者所主導,理論上沒有尋租機會。由此引伸出來的股巿理論,亦假設了所有投資者都是理性決策者,每一筆買賣都只論投資結果。
「巿場先生」也許是第一個質疑理性決策者論述的說法。股巿首先就打破了充分資訊的假設。一方面,股票相關資訊有如海量,投資者根本不會有時間全部審視。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資訊又往往不太透明,所以成熟巿場才會有法例要求上巿公司如何公布資料,又將炒作內幕消息列為犯罪。
Anne Hathaway與Berkshire Hathaway
但是就算有這些法律保障,投資者其實都是在有限的資訊和時間之內,盡量做出合理的投資決定。現代股巿又多了電腦操盤,但是電腦亦非萬能。像幾年前,就有電腦將安妮夏菲維(Anne Hathaway)和巴郡(全名是巴郡夏菲維,Berkshire Hathaway)連在一起,每逢安妮的新聞見報,就炒起巴郡股票。
電腦搞錯了邏輯關係和香港投資者訴諸於風水或情感,對於傳統學派也許都是嗤之以鼻的巿場不完美。但是各國的非傳統投資者的實力愈來愈大。在美國,電腦操盤已經佔了每天的七八成交易量。在亞洲,包括家族基金等散戶亦交易頻繁。因此,股票的長期表現也許仍會回歸基本面,但是短期表現卻更受非傳統因素所影響。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