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15日

吳詩雅 理財方案

中醫結合現代科技 推廣治未病

說起中醫,我們或會聯想起醫師在傳統的百子櫃旁邊以藥壺煎煮藥材,一室藥香的寧神情境。當這種中華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互相結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作用?隨着香港人愈來愈重視中醫保健,保險公司也積極開拓與中醫治療有關的創新方案,更以全新數碼化的中醫健康管理服務推廣中醫「治未病」的概念,讓大眾可以便捷地享受中醫學帶來的好處。

大眾認同適宜用作身體保健

近年大眾愈來愈重視健康,對中醫的信任度也日益提升。香港浸會大學於201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便發現,有七成受訪者認同中醫適宜用作身體保健的預防性護理,更有過半受訪者覺得中醫比西醫更能根治疾病,可見巿民普遍認同中醫治療成效。

就筆者所見,很多人都是在患病後才看醫生,但在有些情況下,到了真正感到痛楚時才驚覺自己身體出現毛病,已經是太遲。西醫與中醫的性質及醫理雖然不同,但兩者同樣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中醫防治疾病的主要概念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意思是預防勝於治療,未患病已進行調理保健;如果已經患病,則必須防止病變;而在病癒之後,也要進行適當的跟進及診治,以防止疾病復發,所以中醫又稱為保健學或預防醫學。

這種由遠古流傳至今的「治未病」概念,如今看來依然相當合時宜,並與現代醫學界的看法不謀而合。事實上,「預防」、「延緩」及「保障」是我們在健康人生的旅程上不可或缺的三大關鍵階段,因此,愈來愈多保險公司已開始將中醫列入保障範圍內,並與中醫醫療團隊合作推出保健方案,推廣「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改變市民在患病後才看醫生的習慣。

院校設課程中醫趨專業化

隨着多間大學成立專門的中醫學科及訓練課程,加上香港政府推出註冊制度,如今中醫已日趨專業化及現代化,除了傳統的手寫執藥單,以電子醫療管理系統保管處方和醫療紀錄也是愈來愈普遍的做法。有中醫診症室更設有X光片燈,協助中醫師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此外,手機應用程式原來也是中醫保健的好幫手。

現代人已習慣「機不離身」,有保險公司便將中醫保健與手機程式結合,提供切合現代人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務。透過應用程式,市民可以隨時隨地預約中醫門診,也可自行以應用程式測試個人體質,並根據分析結果獲得相關的養生保健方案。此外,市民更可以透過網上中醫保健問診,向中醫專家諮詢各種健康問題,並且利用網上的中醫知識資料庫,隨時瀏覽各類健康資訊。

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等數碼科技,我們可以將中醫藥的傳統智慧與經驗發揚光大,更方便靈活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從而預防疾病於未然。

吳詩雅

保誠

首席客戶及市場拓展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