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簽訂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我們預計貿易活動今年回暖,加上各國傾向保持政策寬鬆,以及科技等產業環境改善,亞太區經濟增長估計從去年的5.2%,加速至今年的5.4%,亞太貨幣(相對美元)表現也將廣泛造好。
美國參議院準備審議《美墨加協議》,隨着國際貿易緊張關係緩解,我們相信亞洲出口及工業產出已經觸底,亞洲(日本以外)出口增長估計從去年的3%,加快到今年約5%。從採購經理指數等「軟數據」來看,北亞及中國內地的產出已見復甦勢頭,台灣表現尤其突出。
為穩住經濟增長,亞洲國家很可能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預計今年平均減息20至30個基點。此外,中國通過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日本及南韓則提高財政支出對GDP佔比到1.5%至2%,多國給予的財政支持力度並不下於貨幣政策。
我們預期亞太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第四季的5%,加速至今年第四季的5.5%。與此同時,美國消費及投資增長卻有所放慢,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第四季的2.2%,下行至今年第四季的1.4%。
韓圜反彈力大
在過去15年,當亞太經濟動能比美國好,亞太貨幣即期滙率(相對美元)當年就會上漲0%至4%。我們最新調高了大部分亞太貨幣預期,其中,人民幣目標從原來的7.0,調高至上半年的6.80,到下半年進一步增強至6.70。
中國作為許多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人民幣轉強有利區內其他貨幣,預期亞太貨幣即期滙率(相對美元)今年平均有低至中單位數增長。去年,我們尤其偏好印度盧比及印尼盾等高息貨幣,隨着今年經濟前景好轉,去年表現相對落後的周期型貨幣,如人民幣及韓圜,今年的潛在回報吸引。
隨着亞洲科技行業曙光漸露,在亞洲貨幣當中,我們認為韓圜及台幣最能受惠。儘管南韓央行可能在第一季減息25個基點,但由於韓圜對經濟增長敏感度較高,反彈幅度預計比台幣大。然而,考慮到利率因素,印度盧比、印尼盾及菲律賓披索等高息資幣籃子繼續不容忽視。
美元強勢難續
美元方面,美伊本月初軍事衝突升溫,市場避險情緒一度急漲,美元也展現了強勢。然而,我們認為市場焦點將重新放在經濟數據等基本面上,加上美元本身已相當昂貴,只有當政治風險顯著上升或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才能進一步推動美元往上。
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只有14.5萬,遜於市場預期的16萬,但我們認為非農數據在11月大幅增長25.6萬(修訂後),導致翌月有所放緩。至於最新平均每小時工資按年增長更跌至3%以下,為2018年7月首次。
由於全球物價仍然疲弱,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難以顯著高於聯儲局目標2%,央行也不用憂慮高通脹而輕言加息。相反,美國經濟數據一旦惡化,央行將毫不猶豫重啟減息,美元今年走低的可能性還是較大,也因此對亞太貨幣構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