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14日

陳敏蘭 理財方案

【私銀觀】亞洲市從關鍵趨勢發掘機會

2019年貿易摩擦和衰退擔憂都未能削弱風險資產的表現。大多數主要股市都實現兩位數上漲,美國標普500指數創下20年來最佳年度表現。在亞洲市場,我們認為有理由繼續對2020年前景保持樂觀。

經濟增長方面,去槓桿化取得明顯進展,而且宏觀數據在過去一年表現疲軟之後,最近已見好轉。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去年11及12月連續兩個月位於50盛衰分界線以上,為4月以來首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生產領先指標的亞洲出貨量與庫存之比,顯示出科技周期轉為上行已指日可待。

區內利率今年料續下行

以美國聯儲局和歐洲央行為首的全球央行進一步寬鬆貨幣,將繼續為經濟活動帶來支持。亞洲繼2019年平均減息約50個基點後,2020年政策性利率應該會繼續下行,平均減息幅度可能達到30個基點。中國除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以外,還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行改革,這有助於降低私營市場貸款利率。再加上中國提高了地方政府發債額度,有助於緩和國內基建投資放緩帶來的影響。

中美兩國即將在本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有可能釋放部分被壓抑的資本支出。雖然大部分已加徵的關稅依然未變,但第一階段協議仍有其重要意義,這表明儘管中美戰略博弈仍在持續,但雙方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從而使緊張局勢降溫。因此,雖然我們預期地緣政治衝突在新的一年仍將存在,但是貿易戰的最壞時刻很可能已經過去。

新年伊始,我們持風險偏好上行的立場,建議投資者從能夠重塑經濟現況及投資格局的趨勢中,發掘機會。

供應鏈調整利越印日台

中美貿易爭端持續18個月以來,並未出現製造商大規模撤離中國的跡象。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大部分供應鏈均瞄準國內市場和非美市場,因此並未受到貿易爭端的直接影響。不過,由於薪資上漲及環保成本上升等原因,供應鏈遷移仍將在長期內持續。越南一直是首選替代目的地,但其持續爭搶市場佔有率的能力逐漸減弱。印度可能是第二個選項,因其薪資比中國低得多【圖】,且政府透過企業鼓勵措施大力加強其工業基礎。同時,我們預計高端製造企業將尋求進一步分散生產基地,尤其是隨着競爭領域日益擴大至高科技行業。日本和台灣已經從部分生產遷移中受惠。

供應鏈調整意味着資本支出增加,研發支出上升,以及企業加速向自動化轉型。擁有先進的本地生產和採購的企業,以及新興市場交通基礎設施類股將成為贏家,長期投資主題如自動化和機器人也將從中受惠。

新科技周期雙線發展

科技領域的競爭推動中國5G技術快速部署。新的流動網絡升級周期帶來了可觀的機會,尤其是在亞洲。事實上,2020年可能成為一個轉捩點,受惠於可用頻譜增加以及5G智能手機出貨強勁,消費者對優質服務的需求與強勁的供應相得益彰,5G的速度更快(4G的20倍)、容量更大(4G的10倍)、靈活性更高且延遲降低(僅為4G的十分之一)。據高通估計,到2035年,5G技術將為全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相關商品與服務規模將高達12.3萬億美元。中國和韓國等主要市場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亞洲的硬件和半導體供應鏈也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另一個具吸引力的科技投資機會蘊藏在電商平台的第二波增長浪潮中。電商行業在1990年代末開始在全球盛行,掀起第一波浪潮。隨着主要企業拓展至雲端、支付、視頻甚至實體零售等新領域,第二波浪潮正席捲而來,帶來了顯著的網絡效應和多元化效益。我們預計,未來十年該行業的潛在市場規模將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長,而且在2019年全年跑輸科技行業後,該行業在新的一年中有望表現出色。

可持續投資迎頭趕上

亞洲大部分經濟活動和超大城市都位於沿海或三角洲沿岸,因此氣候變遷對亞洲構成緊迫的風險。在最高的碳排放路徑RCP8.5的氣候情景下,海平面上升預計將對亞洲地區生產總值(GDP)造成9%的衝擊。對氣候變遷的風險關注不夠,可能將使該地區最少付出2.8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政府逐漸打造智慧城市以緩解潛在的衝擊,並大力投資於綠色能源和電動車等低排放領域。

為這些領域提供資金的需求,推動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佔全球市場的18%),同時也推動香港和新加坡發展成為綠色金融中心。上述發展使亞洲的可持續投資從較低基數開始迅速增長,投資者可透過單個資產類別(如環境、社會和治理領軍者指數)和/或採用多元資產組合方式進行可持續投資。

人口結構變化機遇多

人口趨向老化的國家將很快面臨多方挑戰,包括醫療系統緊張及勞動力減少。日本已經感受到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影響,這帶動自動化支出逐漸增加。同時,隨着更多人口需要醫療護理,政府致力於擴容和提高質素,並大舉投資於該行業。

另一方面,新興亞洲市場(如印度、印尼和越南)擁有高比例的勞動年齡人口,並將受惠於外國直接投資增加。隨着精通科技的千禧世代消費能力提高,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等消費科技板塊應在該地區日益受到追捧。

相對港股看好中國股票

投資機會無處不在,所以說儘管仍存在地緣政治風險,但考慮到企業獲利前景和風險情緒改善,我們在新年伊始仍然看好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具體而言,我們相對於MSCI香港看好MSCI中國股票;相對於泰國股票看好馬來西亞股票,泰銖走強令泰國股市承壓。此外,鑑於今年全年市場波動性都可能維持在高點,因此我們相對於現金看好10年期美國國債,以期受惠於波動性飆升,同時保持股票持倉,以受惠於上行空間。

總而言之,投資者在尋求跨資產機會的同時,仍應該保持適當多元化配置,繼續留意中長期主題與趨勢,這仍是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關鍵。

陳敏蘭

瑞銀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