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希望達成貿易協議的同時,兩國領導人卻在玩貓鼠遊戲。我們固然不希望僵持不下的局面維持太久,但投資者此刻必須為這種可能性作準備。
美國在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加徵關稅,關稅水平幾乎與一些希望抵禦廉價進口新興經濟體相近。美國此刻考慮對中國的3000億美元的額外進口,以及環球供應商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徵收25%的關稅。這將把美國在貿易政策與委內瑞拉、剛果或馬里等奉行保護主義國家放在同一等級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必須在11月之前決定是否想與這些國家並列。
擴關稅範圍損美經濟
對美國而言,貿易衝突升級影響的進口量太小,並不足以對國內生產總值或通脹產生明顯影響。5月關稅上調令通脹飆升,可能對美國消費者未來將面對的問題帶來啟示,但美國企業仍可以其他低成本生產商取代中國供應商。然而,萬一美國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進口,以及迄今尚未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附加費,則會改變這種局面。在不利情況下,這可能會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降低1%。
中國採取消極進攻態度,宣布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採取反制措施──相比之下這是一個不大的數字。鑑於中美貿易逆差形勢,中國是衝突中較弱的一方,所以在加收關稅方面選擇權不大。儘管如此,中國亦非毫無防禦能力。作為全球最大的美國國債買家,中國可能決定出售大量債券,為金融市場帶來有限的影響。
破壞歐洲市場情緒
對於華府徵收鋁和鋼鐵關稅的做法,歐盟啟動報復性措施,令其加權進口關稅稅率提高了0.03%。若事態升級,歐盟的平均稅率或會提高至2.3%,與典型的工業國家相當。目前,貿易衝突對歐洲市場情緒的破壞,比直接對國內生產總值或通脹更具破壞性。但在某種程度上,較弱的市場情緒會削弱投資和消費支出,從而放緩增長。
投資者在兩個經濟超級大國打起貿易戰時或會感到擔憂,但環球市場不乏正面消息,例如環球經濟增長趨於穩定、部分重要經濟體出現復甦跡象、主要央行轉向更慷慨的貨幣政策等。雖然貿易糾紛短期內不會化解,我們仍然相信中美兩國最終會幡然醒悟,找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