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5月最後一星期,金融市場展現初步回穩的跡象,畢竟今年的5月可說是近年「五窮」月的表表者,在貿易協議的願望落空下,投資市場在月內急轉直下,資金亦大舉流向避險資產。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為的禁令可說是高潮所在,亦令市場的擔心升至高位。但隨之而來或許將是一個整固的冷靜期,看看中美兩國的貿易協商如何談下去,而中國又或是華為會如何應對美國禁令亦是關注焦點。
雖然5月的市況乏善可陳,市場亦普遍看淡6月市況,但不要忘記目前港股的恒生指數已經由高位調整約一成,具備技術反彈的條件。而從過去十年的歷史數據來看,恒指在6月份升跌各佔一半,但在5月份大跌的2010年及2012年,均在6月份出現反彈,不知今年又會否歷史重演呢?
市場急需冷靜期
美國禁止企業與中國領先的手機設備製造商華為有業務往來後,中國和亞洲股票指數因而跌至關鍵技術支持位(200日平均線)之下,幸好其他主要股票市場包括亞洲的東南亞市場,表現相對穩定。 在宣布禁制華為之後,筆者認為,中美目前緊張的局勢可能會較此前預期維持更長時間,並且降低了在6月份G20峰會前出現協議的機會。筆者認為,短期內投資策略應以防禦為主要考慮。在股票方面,歐美市場中的能源行業仍然值得留意,而中國則是消費相關概念。
華為禁令短線影響有限
華為事件衝着科技股而來,亦直接影響美國半導體股票,而更廣泛的美國科技股則在本月顯著向下(儘管年初至今仍然上升)。在中國,儘管其科技行業在本月同樣顯著調整,但該行業年初至今仍有升幅。筆者繼續將科技行業視為核心持倉,因為相信供應鏈調整可能需要一定時間,對短線市況影響有限。其次,禁令的影響將取決於中國是否進行報復,以及禁令維持多久。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計劃在6月的G20峰會上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但筆者預計,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或將會延續最少數個月,這使筆者對全球科技股的前景持愈來愈謹慎的態度。
跟隨美國市場,歐羅區大多數企業亦已經公布業績,整體第一季盈利下跌6%。與美國類似的是,歐羅區盈利的共識預測在2019年2月已開始惡化。然而,和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盈利預測在第一季業績期尾段,已由收縮水平展開反彈,重回正數,反觀歐羅區盈利預測則繼續收縮。故此,在盈利前景有欠理想下,歐洲股市仍然不容易吸引投資者。
避險債券可望繼續受惠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德國和日本政府債券基本上保持韌性,債息亦創下近期低位。倘若貿易緊張局勢在往後進一步升級,更有可能導致收益率繼續下降,原因是投資者將會對避險資產的需求相應增加,以及考慮到央行將試圖減低市場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令投資者預期貨幣政策將會更為寬鬆,現時市場預期美國在今年內減息的機會更達八成。無疑,將部分投資組合配置到高質素的政府債券是恰當的做法,但因為絕對收益率偏低,故筆者仍然較為偏好其他債息稍高的債券類別,例如是新興市場美元政府債券和亞洲美元債券,平衡了投資債券的風險和潛在回報。
資金流向成關鍵
儘管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但新興市場美元政府債券和亞洲美元債券近期表現仍相對穩定。雖然新興市場債券收益率溢價可能會上升,但筆者相信,債息回報能在當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或拖累時間超過預期時,成為投資者的一度緩衝。正如筆者早前強調續偏好亞洲美元債券,因為當中直接與美國市場有關的債券發行商比例相對較小;此外,亞洲貨幣出現弱勢亦可能導致投資者對美元債券的需求增加。
不只是債市,股市同樣視乎資金流向。本周MSCI完成第一階段調整A股的納入因子,而下月富時羅素亦正式納入A股,可以預期外資對中資股的興趣及需求在未來有望上升,當然短線的走勢仍擺脫不了中美貿易爭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