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25日

區張明儀 理財方案

理財策劃勿短視 更重長期需要

如果有痛苦指數,香港中產父母的排名有可能「名列前茅」。永明金融早前的調查顯示,41%受訪父母在子女出生前已開始計劃為子女的未來儲蓄,幫助子女贏在起跑線。為了有源源不絕的「銀彈」,父母當然要在職場上努力工作,但千金散盡在子女身上又是否恰當呢?筆者是三子女之母,明白「長憂九十九」的心情,但在理財策劃上絕對要理性行事,不應為了短期需要(例如供養子女)而忽略長期需要(例如個人退休規劃)。

香港時有交通意外發生,但筆者最新看到一則車禍新聞卻印象甚深。該新聞指一名97歲高齡女長者駕駛一輛私家車在路上發生意外,車上載有其逾70歲的女兒及外傭。在人均壽命愈來愈長、醫療科技進步的今天,九旬長者行動自如絕對不是夢,而人類活到100 歲以至120歲也可能更不足為奇。

父母長壽加重子女壓力

根據2016年的統計,嬰兒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父母愈來愈長壽,意味父母年老時要子女供養的機會大增,但問題是屆時子女很可能已步入晚年或者仍需照顧自己的家庭,試想像這對子女造成的負擔有多大?又可能會造成多少家庭磨擦?故此,眼下散盡千金供養子女讀書,只是着眼短期的利益,有可能長遠造成更大的難題。

「持之以恒」及「複利效應」兩個原則在財富管理上相當重要,筆者認為也是父母規劃退休儲蓄的起點。筆者最新見到一個令人欣慰的數字:截至2017年底,有5萬個強積金賬戶累積金額超過100萬元。強積金制度成立已有約18年,到今天仍有聲音質疑每個月5%的供款所能發揮的效用。但筆者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持之以恒,在複利效應的作用下,積少成多並非不可能。

及早規劃善用複利效應

市場上有不同投資工具例如月供基金、月供股票,投資者每個月撥出固定金額投資。以儲蓄成分為主的保險,投保人也是每月或每年付出若干固定保費。這些財富管理產品都不約而同,讓大家可以定期定額作出投資或儲蓄,從而積少成多。另一選擇當然是年金。經過早前傳媒對於市面上年金產品的報道及介紹,相信大家也明白年金猶如自製私人長糧,投保人在年輕時定期付出保費,年老時可在特定期限內收取固定金額。

當然,月供基金、月供股票、人壽儲蓄計劃及年金是不同類型的產品,大家應考慮自身的儲蓄目標及風險承擔等的不同因素而選擇。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想法,及早規劃以便發揮「複利效應」的好處。

區張明儀

香港永明金融

分銷及市務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