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喜憂參半,投資大幅放慢,消費有所減速,但出口和工業生產數據有所改善。在房地產市場降溫、基建投資放緩、去槓桿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將更趨明顯。中美在5月中發表聯合聲明後,貿易緊張關係有所緩和,但是關鍵分歧仍未解決。
4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1至4月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速從第一季的7.5%下降至7.0%,主要受基建投資疲弱拖累。零售銷售按年增幅也從3月的9.7%下滑至9.4%。政府打擊影子銀行仍在持續之際,社會融資規模和M2貨幣供應按年增長依然乏力,分別位於10.5%和8.3%的低點。
但另一方面,4月份中國出口按年增長12.9%,一舉扭轉3月份負增長2.7%的頹勢,但由於高基數效應以及中美貿易摩擦仍揮之不去,未來出口增速仍有放緩之虞。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通脹率按年增長1.8%,較3月的2.1%有所放慢,主要由於食品價格持續走低,但是減速趨緩。我們預期,在房地產市場降溫、基建投資放緩、去槓桿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勢將更加明顯。
在去槓桿與穩增長間找平衡
從中國人行第一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貨幣政策仍保持審慎中性。去槓桿仍是政策重點,更多監管措施有望出台。在一系列強化監管的措施之下,融資成本上升、融資管道收緊,有可能導致今年信貸增長放緩,違約率上升。與此同時,人行應該會保持相對穩定的流動性,以防範系統性風險。例如,從6月1日起,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合格擔保品範圍將擴大至評級較低的債券,以增加流動性,支持小微企業。我們預期,如有必要,今年人行還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提供更多借貸便利工具。財政政策方面,我們預期如果經濟形勢惡化,或者美國實施對華關稅措施,中國政府將推出更多積極應對的舉措。
中美角力可能持續多年
中美貿易談判在今年5月取得一些進展。雙方於5月中旬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將大幅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之後美國工作小組於6月初到北京進行按照行業削減貿易逆差的討論。雖然有建設性進展,但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就在雙方達成一定共識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重申,仍會按照301條款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最終徵稅商品清單將在6月15日公布。如果加徵關稅果真成事,中國很可能採取報復措施。總而言之,中美關係已進入「新常態」,雙方摩擦不僅關乎貿易逆差和滙率問題,而且關乎遊戲規則、市場開放,以及智識產權,甚至價值觀、國家治理、地緣政治衝突等方面。因此,中美衝突有可能持續多年,其間將經歷多個回合的打打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