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亞洲都感受到全球經濟同步復甦後,區內市場增長開始出現緩和跡象。展望亞洲市場,不同國家將呈現個別發展的情況。
亞洲增長現緩和跡象
在中國,於2018年增長將持續溫和,同時消費物價指數及生產物價指數反映的通脹都會持續疲弱。然而,人民銀行上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暗示未來將再進一步下調,這顯示政策正在對增長放緩作出回應,而且帶來一定的安撫。因此,中國增長將最終穩定下來,而風險資產市場的情緒定必一樣。
香港的資本市場日益受由內地流入及流出的資金影響。北向及南向額度的增加,以及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是希望深化金融市場及讓中國內地金融市場融入全球進一步的證據。這是MSCI指數於5月底開始部分納入A股的前身,而這主題將可能持續。
南韓經濟亦正在放緩,尤其因為於2017年所見的全球貿易強勁的推動力正在減弱。南韓3月出口錄得按年6.1%的可觀增長,4月更為緩慢。這是由2017年9月的按年增長高峰35%回落。貨幣政策局成員在經濟放緩、勞工市場狀況惡化,及通脹展望持續不明朗下,確實已變得鴿派。
至於日本,基於有多個早期跡象綜合顯示全球增長上升周期正在減弱,自2017年的強勁盈利上調周期開始消退。同時政治及貨幣政策越趨不明朗的看法開始出現。
整體東南亞而言,若美元強勢持續,區內很容易出現資本外流;當中的例外是印度,今年或可有相對好的表現。在實施增值稅(GST)及廢鈔政策出台後,曾令本土經濟出現增長放緩,目前正從中走出來。近期的增長數據雖然有好有壞,但一般見到改善的趨勢。工業生產過去3個月的按年增長超過7%,然而,通脹在未來的日子仍然需要監察。
題材性資本流向逆轉
美元在過去一段長時間疲軟,為風險資產帶來相當支持,之後任何持續的美元強勢或會導致題材性的資本流向逆轉,及風險資產出現泡沫的風險。這個考量並不只是學術性,可回看美元強勢在導致1997年亞洲危機,及再早10年的拉美金融問題所扮演的中心角色。當美元下滑,流動性走向新興市場,推高增長及資產價格;當美元走強,可令發展中世界極之需要的資金流走。
得到弱勢美元的協助,美國企業盈利在第一季度表現十分強勁。然而美元上升可令美企盈利上調展望更加平衡,而這是今年以來全球盈利上調的主要推動力。
再加上近期油價強勢(即使還未到美國駕駛季節需求高峰期),這顯示未來數月,美國以至歐洲於今年下半年面對通脹升溫的風險。
持分散多元資產取態
未來3個月,投資者需要在市場作更審慎的部署,建議繼續抱持分散多元資產的取態,焦點放在處於強勁盈利上調周期的公司及行業、有相對價值的領域,及集中在整體回報(收入及資本),這些因素將提供一定的防守性。投資者亦可考慮調整現金水平,這可在任何過分調整出現時成為彈藥。然而,在2018年相信美國經濟將會跑出。
在政府債券遭沽售以後,投資者一般持偏低倉位,這成為好時機增加一點在高質素債券的部署,亦可為組合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