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家庭及金融業用上逾8年時間整頓財政,目前財務狀況已大致復元。以絕對值計,上述兩個範疇大致完成減債,但相對國內生產總值則仍具下調空間。家庭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由2008年第一季的97.6%,下降至2017年第三季的77.2%,而金融業債務的比率則由2009年第一季的124.4%,回落至2017年第三季的81.5%。
圖:金融業及家庭相對國內生產總值減債水平(2017年第三季)
資料來源:Macrobond
槓桿比率續有下調空間
我們難以預知美國私營機構的減債幅度,但其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可能進一步下降。我仍然預期最多兩年內,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將每年增長4%至6%,但家庭及金融業債務增長放緩,導致債務水平以相對值計進一步降低(即對比國內生產總值)。此外,隨着利率在2018年及之後趨升,槓桿比率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進一步下跌,似乎是合理預期。
銀行信貸復甦
銀行信貸(銀行貸款與證券持倉總和)於2008年至2009年的信貸緊縮期間,僅輕微下跌。銀行信貸總額(貸款與投資總和)在2008年第四季升至最高的9.4萬億美元,其後略為回落,直至2017年第三季再度回升至12.8 萬億美元。重點是,當局協助銀行整頓財政,透過不良資產援助計劃(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向銀行注入資本、設定資產減值及通過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提供新流動性。
影子銀行包括一級交易商(投資銀行為主)、金融企業、融資機構、資產抵押證券發行商及貨幣市場基金。高峰時,影子銀行的負債一度高達16.6萬億美元,超出當時廣義貨幣供應M2約117%。到了2017年第三季,相關負債下跌43%至9.53萬億美元,目前低於M2約30%。正如前文所述,銀行大致獲得當局提供保障,使它們能整頓財政;相反,影子銀行的業務則面臨長期萎縮。
銀行業的情況自此大致回穩,而影子銀行業的規模則持續收縮,儘管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步伐已有所放緩。在2017年第三季, 銀行和影子銀行信貸的總額增加至22.30萬億美元。
個人儲蓄率下跌
家庭方面,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連跌8年。然而,2013年第三季出現重大轉變。家庭債務總額按年增長0.5%,為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在2017年第三季,未償還家庭貸款按年上升3.6%。
只要家庭債務的增長步伐低於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就不會對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儘管如此,經濟明顯已跨過重大的轉捩點。目前為止,家庭開支主要來自稅後收入及累積儲蓄,但消費者似乎終於再次展現借貸意欲。
個人儲蓄率於1990年代末至2008年期間下跌,是導致美國消費者於2000年代首10年債務及舉債融資開支均處於高水平的原因之一。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後,個人儲蓄率從約2.0%回升至約5.5%,但於近期的2017年9月下跌至2.6%。為確保美國能更充分地重整經濟,個人儲蓄率必須維持於5%或以上水平。
非金融企業債務比率回升
另一方面,由於非金融企業過往的槓桿水平未算太高,故毋須像金融業或家庭般積極減債。非金融企業於2009年至2010年短暫減債後,其槓桿比率於2017年第三季再度上升至72.1%,對比2009年第二季的73.4%。儘管如此,除非聯儲局實行財政緊縮,否則企業盈利在明年可望上升,意味整體債務水平應不會對美國企業構成任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