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這句出自《管子・權修篇》的名言,告訴人們應兼顧短期和長期策略。當前中國政府正試圖同時「種稻」和「植樹」,力求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改革這兩個常常相互矛盾的目標之間達致平衡。
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維穩,尤其是經濟穩定。由於中國勞動力規模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政府在確保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也要防止就業職位急劇減少。中國GDP增長在2004年達到14.2%後見頂,之後大致沿着政府預測的路徑平穩減速。這使得僱主可以擴大其國內(和國際)業務,而不必擔心經濟長期收縮。
貨幣財政政策調控增長
儘管市場一度憂心忡忡,但中國並未發生硬着陸(即GDP增長低於5%),這種可能性相當低,特別是在去年經濟意外強勁之後。貨幣和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在必要時注入流動性以及定向降準等。同時,政府還出台措施,為房地產等過熱的行業降溫。
這些舉措消除了一些短期系統性風險,推動經濟擴張及企業盈餘增長。但「樹穀」並非長期策略,中國政府現在正進一步走向「樹木」,即推進經濟去槓桿,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國內資本市場,促進經濟轉型。
中國政府在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說明了2018年的主要政策和任務。該次會議重申了政策的連續性,並提出三大主要優先事項: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與中共十九大上確定的追求增長品質(「樹木」)勝過數量(「樹穀」)的論調相一致。
那麼,投資者對2018年可有何期待?
貨幣政策料將保持審慎
向更健康的經濟模式轉變可能會在短期內為經濟活動帶來壓力,因為涉及到舊經濟部門的整合。為了緩解轉型期的陣痛,201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很可能保持審慎中性,而財政政策仍將發揮支持作用。例如,人民銀行在去年12月29日宣布,將大型商業銀行的30天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兩個百分點(可釋放約1.5萬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以滿足春節期間的高流動性需求。不僅如此,中國政府仍在繼續推進降低金融風險和去槓桿的長期目標。去年11月正式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旨在加強監管協調,隨後推出了更多關於資產管理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措施。12月14日,人民銀行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上調5個基點,反映出在更嚴格的監管下,融資成本上升。
雖然2017年中國GDP增長從2016年的6.7%升至6.9%,超過所有人的預期,但我們認為這一增速不會保持,預計2018年增速將放緩至6.5%(步伐依然穩健)。推動去年經濟超預期表現的3個驅動因素──房地產、投資和信貸已經放緩,並且政府打算在今年為房地產投資和信貸增長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