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電動車與內燃式引擎汽車的成本快將接近平價,投資者應留意這個趨勢對汽車業及其上游業務夥伴的影響,包括原材料開採、半導體以至支援充電基礎設施的公用事業。
另外,隨着交通服務和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擁有和駕駛汽車的概念勢將出現變化。
為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多個國家已宣布計劃禁止銷售以化石燃料驅動的內燃式引擎汽車,而電池成本的跌勢亦較預期急速。Tesla令電動車變得更普及和可負擔,迫使福士(Volkswagen)、豐田(Toyota)和富豪(Volvo)等汽車業龍頭公司,大刀闊斧地調整其業務計劃。
我們認為,電動車有潛力取代內燃式引擎汽車的領先地位,但要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必須先克服一些障礙。
擴續航距離增成本效益
消費者選購電動車的條件包括良好設計、充足行駛里程、價格相宜,以及快速充電站的供應情況。
消費者擔心購買的車輛續航距離有限是可以理解的,利用較高效的電池技術則可減輕這方面的擔憂。要勝過內燃式引擎汽車的成本效益,使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需具備約300英里的續航距離,而價格應為每千瓦時100美元。
往績所見,電池化學長期以來一直穩步改善,加上生產效率提升,據此推算電動車應可在2022年或2023年與內燃式引擎汽車達到平價。
要令電動車的使用率超越內燃式引擎汽車,必須作出龐大的資本開支,以確保快速充電站的供應充足。事實上推動基礎設施已有相當好的開始,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與福士就柴油車違規排放事件所達成的和解協議,規定了福士須投資20億美元在美國全國各地建設充電站。此外,全球各地政府普遍都計劃在未來幾年擴大充電站的覆蓋網絡。
電動車充電站亦必須縮短完成充電所需的時間。即使業內最快的Tesla專用超級充電站也需最少30分鐘才可充滿電量,因此就行駛1000英里的路程來說,一輛續航距離300英里的電動車所需時間,仍多於傳統內燃式引擎汽車。
車廠迎挑戰改變策略
雖然面對上述障礙,但汽車製造商仍選擇改變發展方向,增加開發中和市場上的電動車種類。富豪汽車更宣布將由2019年起終止生產純內燃式引擎汽車,並以新型號取代。
隨着全球的環保監管規例持續收緊,加上消費者變得更偏愛具先進科技、符合社會責任和日趨時尚的電動車,上述趨勢料將延續下去。
上游物料相關企業受惠
投資者要了解電動車的使用量急升將對多個不同行業產生巨大影響。預計開採用作製造電池的原物料(如鋰、鎳、銅和鈷)的公司將間接受惠,另外化學品、半導體、陽極和陰極銅生產商亦會因電池製造商的需求增長而得益。
然而,電動車產量上升對電池製造商本身未必帶來巨大得益,原因是韓國、日本和中國政府提供較高的補貼,故即使供應和需求大增,競爭者的回報亦未必會提高。
在燃料站逐漸被充電站取代之下,用於內燃式引擎汽車的化石燃料的鑽探和配銷最終將會受到挑戰,不過這個情況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即使我們預測電動車滲透率將於2025年達到8%至12%,高於市場普遍預測水平,但我們也預期最少局部使用燃氣引擎的車輛銷售在2025年時會比現時更高。不過,銷售增長率很可能會比之前減慢,並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口增長的步伐一致緩慢。
汽車廠商估值偏高
切實可行的電動車需要在不使用時能夠快速充電而且成本便宜,這可清除無人駕駛汽車發展所面對的一個重大障礙,繼而促使自用車更快被提供汽車共乘程式和其他交通服務使用的量產車款所取代。雖然要開發完善可靠的自動駕駛技術大概仍需時多年,但我們認同未來學家的看法,當這種技術普及後,勢將引領汽車行業邁向更大的變革。
現時來說,我們認為駕馭這些轉變的較佳途徑,是投資於價值鏈上游已有一定需求的環節,而不是直接投資於汽車業。例如,我們會在物料業中挑選開採電池所用的鋰化合物的公司,或在科技業物色半導體和其他裝置的製造商。在現周期階段,汽車供應商的估值處於偏高水平,對於需要投入龐大資本以改變整個製造流程的汽車製造商,我們預期回報會偏低。
作者為道富環球投資管理股票分析師John Sa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