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甚少談及政治,因為《信報》當初邀稿,題目是地產及投資相關話題。不過今屆美國總統大選在形式和人物之外,其實是兩套貿易政策之爭。尤其是共和黨的經濟政策,已經脫離美國過去二、三十年的共識,對全球貿易化極度懷疑。
傳統貿易經濟學相信相對優勢。假如兩個經濟體各自生產本身所擅長的產品或服務,然後將多餘的產品與對方交易,整體生產力將會提升,民眾最終可以受惠。最具體的例子就是過去十五年的中美貿易:中國生產大量的產品,從而振興中國經濟。美國民眾雖然失去了傳統藍領工種,但是手持的美金,卻能買到愈來愈多的產品。中短期而言,的確雙方受惠。
貿易經濟學理論缺點浮現
但是這個理論的缺點在近年卻愈見明顯。各自專注的最終結果是經濟單一化,令到少數行業一枝獨秀,而其餘工種則愈見凋零。諸如香港、新加坡等細小經濟體,尚未能夠全民白領,更遑論美國這類大型經濟體。歐美國家在五、六十年代工業極盛,到了八、九十年代其實尚是經濟支柱,養活數以百萬計的勞工。老一輩不少是擁有技術的藍領工人。這些工人現在都接近退休年齡,個人轉型幾近不可能,全球一體化之後,他們的工作逐漸消失,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燥動。
再者,所有貿易協議都並非完美,故此有心人可以「雞蛋之中尋骨頭」,找到貌似合理的理由,加以反對。在英國,因為英國獨立黨等脫歐派,將藍領工人的問題與歐盟體制下的自由人口政策掛鈎,因而造就了脫歐。而在美國,則促進了本屆共和黨的經濟政綱。特朗普的支持者中不少就是全球化之下的受害者。
共和黨希望改寫遊戲規則
共和黨的政綱首先將經濟問題聚焦在貿易協議之上。在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銷售稅一般以附加增值稅的模式進行。附加增值稅的特點是,貨品經過生產、批發、零售等步驟,每一重交易都各自計算增值稅,但可以與先前其他人為貨品繳交的增值稅對沖。如果貨品最後出口,政府一般容許出口商退回之前所有的增值稅,相對沒有附加增值稅的國家,形成稅務補貼。共和黨提倡重啟貿易談判,就是希望改寫遊戲規則,減低出口退稅對美國本土產品的影響。
美國稅制的另一特點是,美國人民及公司需以全球收入繳交入息稅。這導致不少美國公司將海外盈利在海外的子公司入賬,以降低美國母公司的稅務負擔。但是這個模式卻令美國母公司不能將海外盈利帶回本國,降低了美資公司投資美國的意欲。美國主流社會早就討論這個問題。但是今屆共和黨政綱卻將改善這個制度問題,視為執政目標,希望吸引美資公司,再度投資美國。 問題,視為執政目標,希望吸引美資公司再度投資美國。
將偏鋒主張打入主流陣營
以上兩點,表面上都是稅務政策,實際上卻放棄了傳統的貿易經濟理論:更多貿易增長,並非一定是好事。特朗普的個人形像及個別移民政策或是特殊產物,可一不可再。但是他將偏鋒主張打入主流陣營之中,不論他個人的最後輸贏,影響卻可深遠。觀乎英國脫歐,歐洲青年失業,甚至亞洲諸經濟體倡議經濟多元化,似乎重振本國工農業已經發展成另類共識。未來除了稅務政策之外,我們或會見到更多的政策偏向本土經濟。投資世界或會出現範式轉移:側重出口的公司在發展方面或比不上植根本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