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權重達10.92%,排行第三。其餘的SDR貨幣包括美元、歐羅、日圓及英鎊。投資者關注人民幣獲納入SDR對其滙率的影響。根據彭博資料顯示,從去年12月至今,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分別下跌4.07%及2.87%。由此可見,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加入SDR有助人民幣升值的想法似乎有點言過其實。
未必吸引大規模資金流入
其中一個主因是人民幣加入SDR未必能大幅吸引大規模資金流入人民幣。SDR是一籃子可交易貨幣組成的國際儲備資產,理論上,IMF建議成員國持有與SDR貨幣組合及比重相同的外滙儲備,但成員國的央行仍有決策的自主權。然而,SDR貨幣組合只佔全球央行不及3%的儲備資產,加上IMF公布的「官方外滙儲備貨幣構成」(COFER)的季度調查中指出,大部分央行的外滙儲備都與SDR建議的組合比重不同,這證明央行未必會以SDR作為決定其外滙儲備的基礎,因此各國央行因人民幣入籃而增加人民幣在其外滙儲備中的比例的機會不大。
再者,成為「自由使用貨幣」是人民幣入籃的條件之一,需要佔全球官方外滙儲備一定的比重。根據IMF報告顯示,人民幣在加入SDR前,佔全球官方外滙儲備量僅排行第七,而38家央行早已持有4700億元人民幣的外滙儲備,因此各國央行未有大量增持人民幣的迫切性。人民幣宣布被納入SDR至今,除了IMF、國際清算銀行(BIS)以及新加坡金管局(MAS)外,暫時未有其他央行宣布會大規模改組外滙儲備。由於MAS未有公布其比例,同時,IMF及BIS預計亦只會增加320億元人民幣儲備,此舉不足大幅加大資金流入中國,令人民幣升值。
從一般投資者的角度,人民幣加入SDR,未見需求有直線增加。最顯著的例子是香港人民幣資金池持續下跌,於香港持牌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總額由2015年12月的8500億元下降至今年7月的只有約6600億元。
人幣產品種類及數量增加
另外,人民幣現時仍未能實現全面自由流動,人民幣仍然分為在岸及離岸,同時在岸人民幣仍然存在一定的外滙管制,兌換其他貨幣時仍設有每年不多於5萬美元的限制。
内地深明為加強人民幣流通,人民幣產品的多樣性將有着重要的影響,因此國家財政部於RQFII的框架之上,不斷加強人民幣產品在市場上的種類及數量。其他國際機構亦把握時勢,逐步增加選擇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以國家債券為例,世界銀行早前於今年8月便推出首隻人民幣債券,惟外國投資者持有中國國債僅為2%至3%,相比其他國家如美國的48%及英國的27%明顯較少,同時以人民幣計價的企業債亦處於起步階段。
升跌仍基於每日報價制度
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場相信人民幣相關產品的多樣性將帶動人民幣的未來需求。但目前要說因正式加入SDR驅使對人民幣的需求直線上升,這樣的理據或許有些薄弱。現階段人民幣的升跌一定程度上仍基於每日報價制度,但長遠而言,人民幣入籃無疑將增加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
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而人民幣入籃將成為非常重要的里程碑。IMF中國執行董事金中夏曾指﹕「人民幣被納入SDR是中國開放的新起點。」人民幣國際化會令人民幣更加容易達至自由浮動,從而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及認受性,人民幣產品亦預計會逐步大幅上升,投資者及各國央行屆時對人民幣需求會隨之而增加,於需求帶動下才有可能拉動人民幣價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