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公布4月份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錄,說明大部分委員認為,若經濟數據強勁,6月份應該加息,此公布被市場一致認為聯儲局是「收鴿放鷹」。
筆者認為,聯儲局此舉無非走回「數據為本」的原路,原因是她認為已經成功改變油價的下行趨勢與人民幣的惡劣跌勢,不希望被視為「市場為本」,避免被市場牽着鼻子走。
短期內資金撤離亞洲
會議紀錄公布後,亞洲貨幣滙價於翌日下跌,彭博亞洲貨幣(日本除外)指數(ADXY)一天下跌0.7%;亞太區股市下跌,摩根士丹利亞太(日本除外)指數上周四下跌1%;人民幣走弱,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至15周低點的6.5818。短期內,資金撤離亞洲似乎沒有懸念。
不過,資金撤離,並不全是因為美國聯儲局教訓市場。4月底,摩根士丹利亞太(日本除外)指數在經過3個月反彈19%,而不成功回到牛市後,已引起獲利回吐。在上周聯儲局會議紀錄公布前,印度的「外國人證券投資」(FPI)額度申請已不足額,只有88%。前一周,印尼國債拍賣,認購額也只佔目標的一半。畢竟亞洲貨幣在自從1月份低位反彈已有4%,暫有回吐,實屬正常。
區內國家推擴張政策
亞洲新興市場股市的反彈,開始自1月底油價見底後,至3月聯儲局會議放鴿前,摩根士丹利亞太(日本除外)指數已上升13%,3月聯儲會議至4月中,該指數再上升5.5%。資金走進亞洲,並非只是因為美國可能延後加息,而是因為投資者相信,亞洲各國是現今世上仍有空間而且有意願,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增長的地區,中國、印度、印尼、泰國、新加坡與菲律賓都正加大財政刺激,推動基建與消費。因此,美國加息預期增強,不致扭轉投資亞洲的趨勢。
亞洲貨幣滙價雖然受壓,但不會崩潰。自從2013年中聯儲局宣布準備退市至今,彭博亞洲貨幣滙價指數(ADXY)已下跌11%,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跌幅,再進一步大跌的空間不大。況且,亞洲國家現大部分都有經常賬盈餘(經常賬為赤字的印度與印尼,2015年底赤字亦已收窄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1%及2.1%),外滙儲備的進口覆蓋率高達13.7個月,比起IMF的標準3個月高3倍多,因聯儲局加息而狙擊亞洲貨幣只會徒勞無功。
港股負面影響已反映
聯儲短期內飄忽的表現令避險情緒微升,市場擔心聯儲局走向絕對「鷹派」,加上先前中國L型經濟反彈的說法影響,港股未來兩個月可能仍然受壓。不過,香港恒生指數的市賬率最近又回跌至一倍左右,接近亞洲金融風暴時水平,再跌空間不多。1995年美國加息期內,恒生指數的市賬率最低為1.35倍,當時香港GDP增長從8%急降至1.3%,現在香港增長從2.5%下跌至0.8%,負面影響相信已反映在股指價內。
由於內地基建推動短期增長的方法不變,香港股市內,看好基建與內房。「深港通」在下半年實施機會高,券商下跌可撈底。互聯網不受加息影響,四季長青,只看公司是否專注與創新,繼續加碼。
美國加息,適宜避開長期債券,尤其是高回報(High Yield)債券。美元走強壓抑商品價格,商品出口國如俄羅斯與巴西債券不要沾手。公用股與房地產信託價格低迷。黃金仍具避險功能,美元走強時,伺機低撈。H股區間操作,8060點為底,9200點為頂,7月底破頂機會低。日股因日圓強勢結束可加碼,香港與美國銀行股因美國加息令利差盈利上升的正面影響下可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