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環球投資市場,「持續波動」是最貼切的形容詞。投資者要安然度過波幅加劇的市況,需要分散投資以增加資本穩定性,同時要爭取分派收益,以營造「退可守」的空間。亞洲債券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相對吸引,在現時的資產配置上不可或缺。
分散投資向來是抗禦波動的不二法門,至於爭取分派收益,則可讓投資者有穩定的現金收入,以應付一般需要,減低在跌市時仍要被迫以低價出售投資套現的可能性,盡量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尋找收益愈趨困難
不過,在目前低增長、低息及低回報的「三低」環境下,全球人口老化又令市場對收益的需求持續上升,要爭取理想分派收益並非易事,特別是歐洲與日本央行近年先後推出負利率政策,已令孳息率跌至負數的政府債券數目日漸增加,收益率超過4%的債券數量可說「買少見少」,然而亞債卻依然是為其中之一。
根據彭博截至今年1月底止的資料,以美元計價的摩根大通摩通亞洲信貸指數,成分債券平均收益率高於4%,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也具吸引力。綜合貝萊德與彭博截至今年1月底止的統計,可見亞債的回報與波動率之比,無論以1年、2年、3年、4年及6年的基礎計算,均優勝於整體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及全球高收益企業債券【圖】。
外資重投亞洲債市
外資流入新興亞洲債市的情況,在近期也頗為明顯。路透引述印尼官方數字指出,今年3月份外資持有的印尼國債增加18.3萬億盾,以1美元兌1.31萬印尼盾計,外資單月流入印尼國債市場的資金高達14億美元;根據馬來西亞央行的數據,外資在今年3月份對馬來西亞債券的持倉,約增加115億元馬幣(相等於30億美元),創2014年5月以來最大單月增幅;韓國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數據也顯示,當地債市已在3月份重新錄得淨流入。
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理想,固然是亞債吸引資金流入的原因,與此同時,亞洲央行普遍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印度與印尼等國家均有進一步的減息空間,亞洲美元債券今年新發行量料將減少,也為區內債市提供支持。
看好雙印投資級企債
我們對今年亞洲信貸(即企業債券)的表現依然樂觀,中國則是整體亞洲信貸增長和市場結構的關鍵所在。隨着內地經濟增長回穩,外滙儲備經過連續4個月減少後,又剛於3月份開始回升,令人對中國增長的疑慮大為減輕,預期中國外滙儲備今年將穩定下來,投資者對人民幣出現一次過大幅貶值的揣測也有望消退。
亞洲具備改革與增長概念,中國與印度在這兩方面均領先,印尼也開始值得關注。儘管印尼去年經濟增長僅4.79%,並已連續多年增長放緩,但今年卻有望重新開始加速,當地人口結構亦有利長遠增長。印尼與印度的投資級別企業債券仍可看高一線,內房企業的美元高收益債券也具有尋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