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指數基金歷史,就是領航與DFA兩間公司之爭。1976年,領航推出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一隻複製標普500指數的基金。5年後,DFA推出U.S. 9-10 Small Company Fund。至於後來成立的所有指數基金,都只是歷史的註腳。
兩者在今天不僅是最具規模的兩大指數基金公司(而領航又遠大於DFA),更是一個環繞指數投資的主要爭論的對立代表:到底指數公司應持有整個市場──因為理論上,最聰明的人就是知道無事通曉因而不會作出注定失敗的嘗試的人,還是應該利用學術研究,以建構只持有特定市場而非廣泛市場的基金?
廣闊和狹窄兩個路線
領航採取第一種路線,其首隻推出的基金覆蓋的股票約相等於美國股市的80%市值。1992年,該公司推出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其覆蓋面擴大至接近美國股市資產的100%(現實的限制令基金難以覆蓋100%)。同樣,領航最初推出追蹤國際股票指數的Vanguard Pacific Stock Index和Vanguard European Stock Index,其覆蓋面已非常廣闊,但該公司在數年後推出的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覆蓋面就更加廣泛。
我可以幻想,或許有一天,領航將會推出一隻Vanguard Total World Marketplace──一隻覆蓋環球所有證券的指數基金。作為信奉不可知主義(agnostic)的代表,領航絕對可能做出這事。領航會建議你不要偏好個別的證券、地區、行業或資產類別,只要持有環球市場所有的證券就好:無論是股票、債券、認股證、可轉換債券等等,你都可以通過投資這隻基金持有。
要對市場抱有觀點
DFA則採取另一種路線。其推出的首隻基金──後來改名為DFA U.S. Micro Cap,只涉足美國股市的一個小角落。它反映DFA的信念,即市場上的小型公司能夠比其大型競爭對手提供更高的回報。當領航向指數投資者灌輸中立的想法,DFA則教導其投資顧問以至客戶要抱有一個觀點。以現代術語來說,就是不要持有市場的全部啤打,只持有聰明啤打就好。
沒有必然過人之處
接下來,我將會以「策略性啤打」代替「聰明啤打」,以免誤導讀者這些所謂啤打──只涉足帶有某些特性,如市值較小或市賬率低的股票──有必然的過人之處。這些啤打可能比一般指數優勝,也可能不。當然,基金公司的市場推廣人員會非常肯定地告訴你,它們的啤打是「聰明啤打」,但基金投資者應對此採取審慎態度。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們將會探討這兩間公司背後的商業邏輯。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