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24日

格羅斯 宏觀分析

低利率無助經濟增長

當前的美國聯儲局與使用其他模型的央行,在我看來,才是「愈來愈昏頭昏腦」。他們的基因組成,與羅曼一樣,好像天生就已註定,只關注政策利率的變動,以為短期利率上升會讓經濟增長走緩/抑制通脹,而低利率(或負利率)則可以有相反效果。最近這幾個星期,市場見到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被問到歐羅區收益率可以壓至多低時,他說「沒有下限」,一副好像是德州撲克大賽兩屆冠軍的口吻。反觀聯儲局的主席耶倫,至少目前,把一直掛在嘴邊的加息周期停在25個基點。幾天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與政策委員會以5對4通過,讓日本踏進負利率的黑洞,步上歐洲央行與其他三個歐洲國家央行的後塵。

日本實施數十年零利率

這些人似乎以為把利率壓到如此低,可以促使金融市場的財富最終溢出到實質經濟。我向來反對這套邏輯,本月展望中不會再重覆講低利率與金融抑制的負作用了。我要問的是,「究竟這樣的政策有何成效?」為什麼日本在實行幾十年的零利率後,經濟毫無起色?為何美國在大蕭條後,實質經濟增長率平均只有2% ?「這樣對嗎?」,一語道破想用低利率來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無能。當前全球市場與個別經濟體日益「昏頭昏腦」與扭曲,以下幾個顯著的例子便是明證:

1) 委內瑞拉──由於低油價與政策失當,瀕臨破產邊緣。當前油價(很大一部分)是過去7年央行實行低利率的結果。

2) 波多黎各──違約在即,歸因於過度支出、開出太多退休福利的空頭支票,還有因為全球利率極低,無法賺取足夠的投資回報。

3) 巴西──陷入極度衰退,歸咎於商品價格、政府醜聞,還有以過高的利率來對抗全球的低利率,以及巴西貨幣雷亞爾的貶值。沒有國家可以在負增長的狀況下長期以6%至7%的利率發債。這簡直是死路一條。在過渡時期,貨幣當局假裝發行,然後進行超過1000億美元的「貨幣掉期」,而非沽出美元儲備,目的在讓全世界誤以為他們有3000億美元外滙儲備,可以支撐下沉的信貸。這個手法每年花掉政府2%的GDP,導致當前9%的財政赤字。

4) 日本──政府負債佔GDP達260%,且不斷上升,這一點大概不用多加說明,不過,其中還有玄機。由於財政(安倍)與貨幣(黑田)基本上是一體的,未來,負債可能被「一筆勾銷」,方法是轉成0%、實際上永遠不到期的50年期債券。日本在技術上不會違約,但私人投資者也沒有興趣對這個全球最多老年人口的地方下賭注。我很想說「日本垮了,大夥也完蛋了」,但是我不會這麼說,實在太淒慘了。

5) 歐羅區──「不計任何代價」、「沒有限度」,德拉吉的下一個口頭禪是什麼?雖然眼前並沒有衰退,但是德國公債孳息曲線一直伸延至7年期的孳息都是負值,搖搖欲墜的周邊歐洲國家也相去不遠。一旦歐洲央行的利率負到一個程度,導致銀行體系抽回利息是0%的現金,誰要投資這些市場?

6) 中國──啊,這隻龍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總負債佔GDP高達300%、枱面下的黑箱資本控制、外滙儲備虧損1萬億以支撐被高估的人民幣、扭曲的經濟模型,背後仰賴的是空蕩蕩的機場、造假的村莊、投資佔GDP達50%,這一切永遠不會轉型為消費導向的未來。愈來愈混亂。

7) 美國──當前美國似乎不受上述事件影響,對吧? 85%內部增長的模型,仰賴消費,而消費仰賴的是就業增長與工資上揚,這些似乎不斷走高。不過,即使是聯儲局也有疑問,在之前的摘要聲明中,這是15年來首次他們無法評估「風險的平衡」(balance of risks)。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普蘭表示:「我們需要一點時間來了解發生什麼事。」這是2007年的翻版。房地產已經去槓桿化,但是企業面從未能夠達到這個程度,現在投資級別與高收益債的利差在200至1000基點以上,這對於未來的贖回舊債發新債(rollover)、企業獲利,以及許多商品敏感度高的族群之清償能力有何影響?

不要靠近高風險市場

好了,先寫到這裏。在執筆的此刻,股市回升,美國的前景又一片光明,至少民調與大亨特朗普是這麼說的。當前枱面上有人是個昏頭昏腦的痞子,但. . .天曉得,有時候這種人也有出頭天。我很清楚的是,當前這個以金融為基礎的全球經濟正在轉型中,歸咎於貨幣政策的無能,而這個貨幣政策過去一直以來、現在也愈來愈執著在低/負利率的仙丹。奉勸各位不要接近像羅曼這樣的惡霸,不要靠近高風險的市場,安全至上,平凡就是福。這不是命中註定或是被保證,但如果能夠照着做,錢途無限。

(二之二)

格羅斯

駿利亨德森

投資組合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