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傑出教授周志輝】臨近中秋,很多人會安排燒烤或烤肉的戶外活動,為了避免食物直接接觸炭火,愈來愈多人喜歡用鋁箔紙(或稱錫紙)包住食物燒烤,但自從有研究懷疑鋁的攝取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後,大家開始關注鋁箔紙、泡打粉或鋁鍋的使用,擔心加熱後會釋出鋁離子,累積體內會導致腦部病變或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阿茲海默症常見的病理特徵是大腦中有老年斑塊(senile plaque),科學界普遍相信這些斑塊是由類澱粉蛋白(beta-amyloid, Aβ)的單體不正常聚合,形成大小不一的寡聚體,最終糾結成團成為纖維狀蛋白的斑塊結構,沉積在腦中並影響腦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
有研究亦曾指出患者腦中鋁的濃度比正常人高,且在斑塊部位的累積最為嚴重,研究者就推斷這些鋁可能會因阻礙某些蛋白酶(如:腦啡肽酶)的活性,導致一些本來可被蛋白酶迅速分解的類澱粉蛋白產生堆積。
然而在科學界,鋁和阿茲海默症的可能關聯一直備受爭論,許多研究皆未能觀察到兩者有明確關聯。除了患者腦組織的鋁濃度未看到明顯變化外,其他爭議還包括有研究的實驗方法被發現有缺失、檢體存放於鋁盒而影響到化驗的客觀性、缺乏足夠的神經病理學評估、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年齡和地域性上未能匹配、樣本數量和數據統計力不足等等,眾多因素使得至今仍缺乏明確證據說明鋁與阿茲海默症有直接關聯,相關研究也因此陷入僵局。
順道一提,2006年在著名的《自然》雜誌(Nature)中,有研究發現了一種名為A*56具神經毒性的類澱粉蛋白寡聚體,認為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的起因和患者認知功能下降有關。到了2021-2022年間,因有人想沽空Cassava Sciences藥廠的股票以從中獲利,在調查該公司的阿茲海默症實驗藥物時,卻發現該論文有圖片造假的嫌疑,期刊目前已對該論文進行調查。且造假風波後續更如滾雪球般牽引出其他的問題論文,向該症的重要研究根基投下震撼彈。
造假風波對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的影響仍有待觀察。阿茲海默症的真正起因仍然未明,尚待未來更多研究的釐清,建議讀者對坊間有關失智症的各類飲食、保健或食療等說法,不宜輕易盡信。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