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向國際化再邁進一大步,將會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提供新的推動力。而未來IMF成員國的央行料將會增持人民幣作為儲備,這將有力促進人民幣從支付貨幣向投資和儲備貨幣發展,但實際上人民幣是否用作一個國家的儲備貨幣,路途仍然漫長,在短期而言,對人民幣沒有太大影響。由於修改貨幣組成需時,明年10月1日才正式啟動,意味着央行沒有即時買進人民幣的急切性。況且,增持與否主要是視乎央行對中國經濟前景看法,以及在貿易上是否有這個需要。
儘管英倫銀行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佔英國外滙交易的比重從2010年的0.5%,提高到2015年的1.8%,顯示人民幣在金融市場使用的日益頻繁,但要與美元、歐羅、英鎊和日圓相比,仍然微不足道。據市場報告顯示,經過8月人民幣滙率市場波動帶來人民幣支付量突增,隨後在9月境內外人民幣滙率波動逐步回歸常態,人民幣在全球支付結算中的使用份額較8月下降0.54%,重回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角色而已。其中,美元8月份在全球支付市場的佔有率為44.82%,歐羅的佔有率是27.20%。
資金流取決於經濟發展
隨着人民幣被納入SDR,將有助提升環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信心,也可減緩資本流出,並有助提振內地股市表現。不過,是否能吸引環球資金流入仍須取決於中國經濟發展勢頭。此前數據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9.6,創逾3年以來最低點,其中就業指數降至47.6,自今年5月以來持續下跌,反映經濟增長持續低迷。整體而言,目前內地經濟仍在尋底,還需要靠政策扶助;加上面對美國12月快將加息的預期下,使人民幣走貶壓力較強。但在市場忌憚當局護盤的操作下,預期短期人民幣將會保持穩定。
人民幣沒持續貶值基礎
在中長期而言,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隨着中國承諾繼續進行金融改革,開放資本賬,推行市場化改革,使未來人民幣滙率雙向性波動將會增加。但中國則不會接受人民幣大幅貶值,因不符合中國自身利益;若人民幣呈現大幅貶值,將動搖投資者信心,這勢必加速內地資本外流情況,不利於中國繼續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和債券市場的發展。此外,從政治角度來看,也不見得美國會容許人民幣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因擔心會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
配合政策確立國際地位
除此之外,由中國牽頭的亞投行將於明年第二季度正式啟動,為配合「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提供重要的融資支持。在推動周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可解決亞洲區域的資源錯配問題,實現其儲蓄和投資的有效配置。這支援了亞洲和世界其他區域的基礎設施發展,同時亦會加深亞歐區域的聯合,以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因此,未來人民幣使用基礎會更加廣泛,那時候,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將不會只是虛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