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19日

陳致強 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反彈能否持續?

美國的就業數據令人失望,市場相信聯儲局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加息的舉動,在經過慘烈的第三季後,新興市場股市及外滙都錄得反彈,問題是這些風險資產的反彈是否得以持續?

最近印尼盾走勢反彈回穩,確是令不少當地企業如地產發展商都鬆了一口氣。印尼企業的外債負擔一直是市場的焦點所在,在未來12個月印尼企業要續借(即新債冚舊債)的金額高達420億美元。

現時亞洲企業的負債水平,自然不能與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可比,但數字確有上升的趨勢。在這些債務中,有大約四分之一為短債,在一年內便會到期,而當中大部分又是以美元為主的外債。若美元持續走強,勢必令這些企業的債務負擔增加,增加融資成本,尤其是在經濟放緩的環境下,對企業更可謂雪上加霜。

亞洲企業裁員無可避免

筆者始終相信,新興市場若要再迎來結構性的牛市,則當地企業一定要進行重組、減省成本,當地政府也要推出結構改革,以提升經濟的效率及生產力。

新興市場的非金融企業,目前的股本回報率(ROE)降至雙位數以下,而之前的低位則要追溯至2002年及2008年。如果我們以史為鑑,則可預期未來12至18個月的企業會開始實施嚴厲的減省成本措施。

當營業增長持續放緩時,企業要增加利潤的唯一辦法,便是節流。而勞工開支是整體企業開支的一個很大部分,故裁員似是無可避免。只有當利潤開始回升,企業才會停止節流措施,重新擴張。而到了那個時候,就是經濟復元、牛市展開的開端。

上述的經濟及股市周期,在歷史上一直重複,無論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美國科網股泡沫,又或者是2008年的環球金融海嘯,也是如此。這一次新興市場面對的情況,並無兩樣。

然而,投資者要留意的是,在未來12至18個月,亞洲區內的經濟持續放緩時,企業的違約或破產情況也會隨之增加。持續的通縮威脅,並未能協助企業取得更多盈利。生產價格一直在下降,削弱企業的回報,而美元走強,在另一方面又令企業百上加斤,最後導致大規模的裁員行動,消費者的需求也因而減少。

由生產價格引起的通縮

亞洲的通縮情況,可由生產價格說起。生產價格指的是工廠及其他公司生產的貨品及製造業零件的售價,而亞洲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或PPI)已跌至6年低位。過去3年來,南韓、台灣及新加坡等地都面對通縮環境,而中國方面的PPI,也跌至42個月的新低。自2011年以來,中國的生產物價已經累計下跌10.8%,跌勢急遽。今年8月份,跌幅為12.8%,遠遜上年同期的11.1%。在云云亞洲國家之中,印度的表現已算不弱,但其生產價格也錄得按年下跌。

這個情況,反映亞洲的供應,遠多於環球消費者的需求,形成供求不平衡。然而亞洲區的產能未見大幅減少,結果就是,行業的產能過剩持續,令價格下跌,中國正是一例。

全球貿易增長停滯不前

再者,亞洲國家的政府推出多項刺激措施如稅務優惠、買地折扣及其他政策,鼓勵製造商增加投資。舉個例,南韓的三星就被越南政府邀請,到當地建立超級手機工廠。紡織公司又在孟加拉、柬埔寨和印尼擴展業務。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更推出一個名為「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的運動。

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貿易增長在過去幾個月簡直是停滯不前。以美元計價的亞洲7月份出口下跌8%,錄得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數據,並且是連續9個月下跌。投資者未免質疑,新興市場貨幣走弱,對提振出口起不了作用。但同一時間,貨幣貶值又壓低進口需求,最終加劇通縮趨勢。尤其是當下歐洲及日本都再次陷入通縮,美企業盈利又開始倒退,亞洲的通縮情況也變得無可避免。

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新興市場風險資產的反彈,或只是短期的事,中線而言,仍未能確定反彈能否持續。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