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訂退休策劃時,我們都會擔心通脹如何削弱退休儲蓄購買力,然而卻很少人留意通縮對退休儲蓄的影響。在環球投資市場動盪及近年商品價格從高位大跌後,大家都意識到通縮並非遙不可及的事,其實就在2003年沙士後,香港就經歷過消費物價廣泛下跌的境況。
經濟放緩通縮風險增
事實上,投資者對於通縮的憂慮已日漸增加,因為現時面對的危機與1997年新興市場金融風暴有不少共通點,例如市場震盪都是由一個外滙市場開始傳導開去、不斷擴散,並再傳至商品市場及股市,然後蠶食實體經濟。
若以更廣闊的角度分析,中國人民銀行調低人民幣滙率及人民幣隨後出現溫和貶值並非單一事件。巴西、俄羅斯、印尼、中國等貨幣轉弱,顯示新興市場經濟正出現放緩。由於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回軟,全球GDP增長很可能會繼續低於應有的潛在增長,而且相信在新興市場商品供應減少前,價格都會持續面對下行壓力,通縮風險亦會因而增加。
通縮下宜避高槓杆股票
由於通縮不利於投資組合回報,而全球各地區的經濟形勢仍在不斷變化,成員需要密切關注通縮會在哪裏出現,是在香港,或是在商品及能源價格佔比較重的市場。另外,在通縮的投資環境下,較明智的做法是避開一些運用高度槓桿的股票,將焦點集中在擁有良好資本運用能力,兼能創造現金流的企業。因為在經濟不景氣及出現通縮的情況下,高槓率及負債沉重的公司,出現營運現金流不穩的危機較高,換言之投資者承受的投資風險亦較大。
此外,我們相信,投資於具備創新力的公司亦是較佳的選擇,因為這些公司有能力於逆境生存,及尋找出盈利的新增長點。
不能全抹殺通脹風險
除此以外,投資者亦要辨認出通縮會否長期持續的可能性。香港有機會面對通縮,但通脹的可能性亦不能完全抹殺。由於歐洲及日本等央行正繼續大規模推行量化寬鬆,央行買債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亦可能成為誘發通脹的原因。此外,通脹環境亦有利美國聯儲局退市。根據香港政府對本地經濟的預測,2016至2019年的按年通脹率預計為3%。
總結而言,在全球經濟急速變化的環境下,成員要做好應對通縮可能出現的準備,同時仍要確保投資組合有充份的抗通脹保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