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息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失衡
上期談到儲蓄╱投資與消費失衡並非零息帶來的唯一惡果。受篇幅所限,我只列出有關影響,而不另作說明,畢竟精簡才是王道。
全球實體經濟與金融失衡:
1. 全球增長──商品為本國家相對非商品為本國家
2. 貨幣
3. 政策利率及遠期孳息曲線
4. 貨幣及財務政策
5. 收支平衡╱貿易平衡
6. 債務水平
7. 個別國家的人口分布
8. 股票及債券風險差距──金融泡沫
聯儲一次性加息無補於事
你可能想到更多方面,但我的觀點已相當明確。全球經濟的金融骨幹已經動搖,必須大規模重整。在此情況下,即使頂尖的專家或聯儲局一次性加息亦無補於事。各國政府必須修訂政策,而且方向一致,摒棄緊縮措施,著重增加政府開支,同時認清競爭性貶值只是緩兵之計,暫時遏止「需求過少」相對「供應過剩」的全球問題。市場必須刺激需求,中國亦須加快轉型至消費為本經濟,但已發展國家亦必須放棄損害市場的財政緊縮政策,開始更換拖延數十年且迅速老化的基建。
全球緊縮政策並無建設性
投資者又應該怎樣做?投資者必須明白上述建議在政治上並不可行。由德國主導的歐盟短期內不會改變立場,正如桑德斯不會當選美國總統。目前的全球財政(及貨幣)政策並無建設性,亦無助刺激增長。在此環境下,股市資本收益及未來回報應會有限,甚至下跌。相對於年期風險而言,全球優質債券市場的回報亦低。如果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私募股權及對沖相關回報亦無以為繼。我認為,持有現金或類似現金的一至兩年期企業債券,是目前風險╱回報最理想的投資。但正如投資大師Will Rogers在經濟大蕭條期間所言:「相對於能否取回我的財富,我不太在意財富所帶來的回報。」
零息環境限制資本收益
不過長遠而言,投資者財富的回報應該不足以支付學費、醫療開支或退休債務。現在幾乎全球也面對相同的問題:近乎零息的環境限制未來資本收益,但若加息過高,則會導致市場下滑。我不想在此再作補充,總之在零息政策下,以金融為本的資本主義已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削弱有意義的增長,令「舊常規」無法發揮作用。無論你是高是矮,投資組合是大是小(最好是大!),在可見將來,升幅都難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