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昨天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按兵不動,官員隨後於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強調,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維持滙市平穩運作,以保持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為目標,並無透露當人民幣持續疲軟,中央會否入市干預。
同樣是滙價跌跌不休的日本,干預滙市成了市場熱話,連美國財長耶倫都坦言央行入市屬「可以理解」,似為盟友「出手」壯大聲威。然而,由於上一次干預不算奏效,相信日本央行必審慎處理。
日央行明天(22日)舉行貨幣政策會議,去年同一日,鑑於滙價持續急滑,挫至每美元兌145日圓水平,遂決定干預滙市,為1998年以來首次。惟附【圖】所見,日圓短暫大幅波動後再跌近半成,到151.95位置才回穩,並曾最多升值近兩成;2023年1月貶壓重現,3月及7月各有一波反彈,到昨天早段終失守148關,見148.17的今年新低。
除了入市撐滙,投資者也關注日央行「突襲」的可能性,事關7月議息後,儘管基準利率維持在負0.1厘,卻出乎意料調整孳息曲線控制(YCC)措施,放寬10年期債息上限可高於0.5厘。在前任行長黑田東彥交棒後,市場期望新舵手植田和男帶來「新人事新作風」,將是貨幣政策轉鷹、結束負利率年代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日本經濟總算擺脫「迷失期」,雖然疫後恢復未算強勁,長期通縮環境無疑正逐步扭轉,植田和男9月初曾表明,若果央行對物價及工資持續增長有信心,結束負利率屬可行選擇。他4月就任以來,頭兩次議息一如預料沒任何動作,到上一趟則修訂YCC,今次「第四擊」即使調整利率機會微,惟只要稍為「放鷹」,在目前貶壓難除之際,對圓滙的刺激作用或許遠勝其他官員「出口術」,甚至比直接干預更有效。
「弱圓滙」有助刺激日本產品出口,對促進當地旅遊業效果更顯著,可是入口通脹勢必升溫,特別是日本依賴輸入石油,而國際油價正試圖挑戰每桶100美元大關,物價壓力將繼續增加。當然,日本多年來飽受通縮之苦,應屬全球最毋懼通脹的發達國(另一個是中國),權衡利害後,估計央媽也樂見日圓處於適度偏弱水平,極其量只會微調幣策。
圓滙貶值其實跟各主要貨幣一樣,是息差作祟。聯儲局本輪「鷹式加息」縱近終站,美元高息優勢似乎仍舊穩固,日圓短期下行空間猶在,甚至考驗去年的152位置。
不過,日央行「鴿霸全球」良久,因應經濟穩步復甦,超寬鬆政策只會循緊縮方向走,「息差劣勢」遲早會紓緩,屆時不單圓滙反撲,其作為套息交易的國際融資貨幣地位亦將產生變化,或導致各資產價格出現波動。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