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月14日

林柏富 中國

台灣-機械人產業潛力佳

整體機械人的產業主要分成兩大類:工業和服務型的機械人。工業機器人的定義為三軸或三軸以上具有自動控制、可再程式化、可程式操作之多功能用途的裝置,同時能固定在一處或移動以達成工業自動化的目的;而服務型的機械人則是用來增進人類生活質素,並可應用於各種產業(工業應用除外)。台灣主要因低基期效應、中國市場快速發展,以及主要零組件製程逐步提升,使台灣機器人供應商未來幾年增長潛力增大。

受惠中國市場需求增長

工業機器人(IR)將加速普及,根據2013年各地區工業機械人需求來劃分,美洲佔26%,歐洲佔其中的28%、亞洲(中國除外)佔31%,中國佔11%,而其他地區則只有4%,可見中國是屬於高增長潛力的國家,有望於2014至2020年中國的IR市場規模將有進一步強勁的增長;由於中國市場的工資持續上升,其工業機械人使用密度較高。根據國際機械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平均機械人使用密度約為50部,中國則僅23部,再者電子製造業、半導體等產業需求暢旺,而台灣工業機械人供應商享有地利之便,將受惠於中國持續增長的需求,目前台灣出口工業機械人至中國已有40%至50%。

人口老化 服務型機器人有市場

服務型機器人是指應用工業自動化之外,為人類或設備執行實用任務的機器,多見於國防或農業等特定產業,營收總計大約佔整體機器人產業30%比重,可見服務型機器人增長潛能龐大,未來可望為台灣機器人供應商創造更多商機。而該機械人科技漸漸成熟,可望解決人類生活中對新產品的其他各類新需求,如未來隨著人口老化,需要更多的人手緩解看護人力短缺的問題,正好讓服務型機械人幫上忙。

零組件趨向自供自給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工業機械人出貨量達18萬部,而日本及歐洲供應商目前主導市場,全球4大供應商合共佔整體工業機器人市場約60%,而台灣供應商只佔當中的1%左右。全球4大供應商主導的原因,主要是他們都具備垂直整合能力,能夠自行供應幾乎所有的機械人零件,內部設計零件能降低生產成本,並能優化零件的整合性,使機械人能達到更高性能。儘管台灣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在部分零組件上仍需依賴國外進口,但整體而言,台灣業者正逐步迎頭趕上全球同業,因台灣現已能夠自行供應愈來愈多與全球同業品質相約,或甚至更佳的重要零組件。

林柏富

元大證券(香港)

執行總監暨資產管理部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