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2年8月22日

譚慧敏 亞洲(日本以外)

亞洲的人口優勢

歐債危機遲遲未獲解決,而美國復蘇動能又可能無法持久,都令不少亞洲投資者感到擔憂。不過,考慮到亞洲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這些短期困擾可能會逐漸平息,亞洲自身的基本因素才是決定區內經濟增長和繁榮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在各項基本因素當中,人口特徵至關重要。從最簡單的道理來說,一國經濟只有在勞動人口擴張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不斷增長。歷史證據顯示,勞動力擴張可支持經濟,而勞動力萎縮則會影響經濟發展。

日本和南韓正是最佳例子,兩國分別在1960和1970年代經歷經濟起飛,當時兩國的人口構成都相當年輕,老年撫養比率只有7%至8%。

但隨後從1990年代初起,日本的勞動力人口開始收縮,令日本經濟1980年代的相對弱勢惡化,並最終演變成所謂的「失落十年」。事實上,自從日本人口開始減少,當地經濟增長在過去15年都維持低迷。

南韓的情況則相對較佳,由於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較低的老年撫養比率,因此不僅增長步伐快於日本,而且經濟起飛也更加持久。不過,從1990年代中開始,南韓的人口優勢逐漸萎縮,當地的經濟增長步伐也因而開始放緩。

在日本和南韓經濟相繼起飛之後,亞洲區未來的增長前景將取決於區內其他地區。在過去30年當中,亞洲各地的人口因素普遍利好,尤其中國經濟更憑此取得了驕人的兩位數增長。

不過,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卻有可能限制未來勞動力人口繼續增長的潛力。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將從2017年開始收縮,老年撫養比率將在2020年達到18%,至2030年更有可能升上25%,這或許會對中國未來的增長趨勢帶來顯著壓力。

當然,現在預言中國會步上日本增長停滯的後塵仍為時過早,因為中國可以鼓勵更多農民工從農村遷入城市,為勞動力大軍輸送新鮮血液。

在亞洲其他地方,印度和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等在內的東協國家亦都享有人口優勢。尤其是印度,儘管人口增長的幅度不再像過往那樣快,但由於當地人口直至1960年代中才開始出現激增,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勢頭仍至少可持續至2051年。

至於香港和新加坡,雖然本地勞動力人口將在未來10年逐漸減少,但人才引進的利好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抵銷相關影響。

綜上所述,亞洲區的人口因素在未來十年依然利好,尤其是東協和印度。中國的人口優勢雖然可能受到獨生子女政策的侵蝕,但仍可透過農民工進城來補充勞動力供應。

因此,儘管亞洲在短期內面臨不少外圍挑戰,但若相對中長期資本升值潛力而言,這些困擾只屬短期噪音,包括人口優勢等在內的基本因素仍是決定亞洲經濟前景的關鍵所在。

譚慧敏

摩根資產管理

市場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