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5月13日

黎永良 理財方案

供股的應對

前文提及,1982年9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與鄧小平在北京談判香港的前途問題後,從北京人民大會堂梯級摔了一交,港股隨後大跌。其間中英談判桌上的角力,假謠言及真消息的滿天飛翔,頓使香港股市陰晴不定,忽上忽落,真難捉摸。隨著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及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後,香港前途塵埃落定,歷時14年半之過渡時期開始了。

那時候的香港人大致可分為三種心態:1)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而具備投資移民條件的,儘量在移民前賺多些錢;2)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卻不具備投資移民條件的,儘量在回歸前抓多些錢財,以提升至具備投資移民的資格;3)對一國兩制有信心和不打算移民的,也利用人棄我取的原理去增加自己的財富,筆者當然是這種心態。作為香港命脈的股市及地產,又自然開始暢旺啦!

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消息不靈通;公司透明度低,監管不太嚴;股民投資水準不高,盲目買賣。曾經問過數位「散戶」股市的作用是什麼,他們的答案居然是「炒」。可想而知,很多「散戶」都成了人家的「點心」!現代的投資者投資水準高很多,知道股市的作用是籌集資金,通過價格變化引導資金流動以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及從證券價格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狀況實行間接的監督和評價。上市之後再籌集資金的管道,通常是配股給機構投資者或股東供股。

但是80年代中期,機構投資者的數目不像現在這麼多,而且也不可以投資於小規模的三、四線公司,所以「非藍籌」公司要集資,主要是向股東供股。供股的目的,是堂而皇之的籌集資金應付新項目,期望公司的盈利會因新增投資而增加,與所有股東分享成果。正統而容易讓小股東接受的供股比例通常是少於一,比方是三供一或兩供一。可能小股東的容忍性太高,公司集資太容易,後來有些上市公司居然一供二、一供五,甚至一供十;次數頻繁,又沒有合理的用途,當然是受投資者的唾棄。雖然超過了四分一世紀,很多資深投資者對某些供股特多的上市公司系列還是避之則吉;管理階層的辦事手法,永遠是投資者所牢記於心的!

當然,現在互聯網流行,公司透明度高,監管嚴格很多,像以往的向小股東大力索錢之個案已比較難發生。供股集資還是常有,因為這是股市的作用。一般散戶會把供股看成一種負面的公司行動,因為這要小股東付出額外的投資,但不是所有股東都願意作出更多投資。

筆者是不喜歡被威逼而做不願意的事,供股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每一次上市公司宣布供股事宜,如果手上持有這股票,都「第一時間」止蝕拋掉;事實告訴我,拋掉這些股票之後,大多可以在更低價買回來,讀者不妨參考一下近期的個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講回股票市場,近期有何看法?答案還是不變-看好!除了以前所述的理由之外,要補充一點,就是中央高層最近曾公開說,外資表面看淡,但是發現有很多「撈底」的資金在蠕動… 聰明的讀者應該明白弦外之音吧!

黎永良

時富金融優越投資服務部顧問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