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歐洲和中國股市上漲了約10%,跑贏美國股市,扭轉了過去兩年趨勢。經濟周期從去年低位逐漸復甦,尤其是製造業,推動這兩個估值相對低廉的股市。中國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現,增加了其競爭力,吸引投資者回流,尤其是在科技行業,支持股市上揚。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通話,提升了市場對結束俄烏衝突、緩解歐洲經濟壓力的預期。同時德國將於2月23日舉行大選,預計會產生由中右翼主導的聯合政府,或推動結構性改革,並放寬德國的財政支出限制。可能成為推動歐洲股市的另一個利好因素。
這些宏觀利好因素輕微提升了歐洲和中國股市的估值倍數。然而,這需要轉化為更高的盈利預期,才能維持領先表現。美國盈利增長預測仍然高企,但1月以來已向下修訂,如果盈利預測再向下,可能提高歐洲和中國股票的相對吸引力。
除了盈利回升,歐洲和中國股票的持續表現優異可能還需要美元走弱。這反過來需要市場更加相信德國和中國將放寬財政政策以刺激國內需求。特朗普對中國徵收關稅並可能對歐洲出招,對股市構成了不明朗因素,或需要貿易協議才能緩解疑慮。投資者亦關注3月召開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待政府會否宣布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
德國大選仍充滿不確定性,有機會像法國那樣出現少數黨政府。這樣的弱勢政府將無法解除德國憲法規定的「債務上限」,也無法放寬歐盟的財政限制,更遑論實施恢復競爭力所需的結構性改革。在這些條件滿足之前,美元可能仍然受到支持。上周美國通脹數據高於預期,對美元來說是另一個支持因素,但不利於歐洲和中國股票。儘管美國通脹受到二手車價格和汽車保險費異常上漲所推動(最大的通脹組成部分居住價格持續降溫),但通脹高企聯儲局或維持利率不變,使美國利率對外國投資者保持吸引力,促進資本繼續流入美國。
短期內對中國股市而言,企業對人工智能應用影響的指引或更重要。DeepSeek的出現及低成本人工智能應用的前景最近讓市場非常興奮,反映即使沒有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內地司也能夠走在人工智能發展前端。我們的技術模型對中國股票轉為看好,短期內股市仍具上升動力。然而2025年和2026年的綜合盈利增長預期尚未大幅上升,未來6個月,維持傾向透過恒生科技指數及非金融國企高息股,採取攻守並重的槓鈴式投資策略。
在貿易不確定性和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增持的背景下,黃金今年表現優於其他主要資產類別。全球央行2024年的黃金購買量連續第三年超過1000噸,中國亦連續3個月重新增加黃金儲備,金價技術上似乎超買,但基本因素仍穩固,金價若跌至每盎司2800美元值得分段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