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新年期間,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Seek的出現震驚市場,迅速受到全球關注。同時亦引發投資者擔心它可能會對科技行業造成顛覆性影響,並直接導致了美國科技股大幅下跌。DeepSeek似乎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與世界頂級大型語言模型(LLM)相當甚至更優的性能。這一成果令投資者開始質疑美國是否能夠僅透過在晶片上花費數千億美元,來維持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美股七雄」中的一家公司亦表示,計劃在2025年投資高達650億美元用於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項目,包括新建一個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和擴大人工智能團隊招聘。
如果DeepSeek的突破性進展被證明是可靠及可持續的,那麼高昂的人工智能技術成本以及由美國主導的格局或會面臨挑戰。DeepSeek承諾在實現與現有人工智能模型相同性能的同時,大幅降低人工智能成本,比競爭對手減低95%。
那麼,對投資者而言,哪些科技公司將受到影響?首先,那些為訓練和部署複雜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支援的圖形處理器(GPU)半導體製造商可能面臨重大不利因素。其次,更廣泛的GPU生態系統中的公司亦可能面臨挑戰。但由於後者的收入來源更為分散,DeepSeek的發展不一定會對其生存構成威脅。最後,對於那些部署、採用領先邊緣人工智能(Edge AI)技術的企業而言,DeepSeek的突破有望大幅降低相關成本,從而提高利潤率。縱觀「美股七雄」中,運用AI技術的企業(AI adopter)的總市值是為AI應用提供關鍵技術和基建的企業(AI enabler)的三倍。
除了科技領域,我們預計DeepSeek還可能會對其他行業造成影響,例如工業和能源板塊。
從工業領域來看,主要影響電力基礎設施。如果DeepSeek能夠僅使用十分之一的能源和預算,就可以達到與競爭對手相當的性能,這意味着數據中心的年增長預期可能從10%至15%,降至6%至9%。延申到能源方面,能源消耗的降低對公用事業類股可能有巨大影響。對電力需求的增長可能將遠低於預期,這對獨立發電商將造成最顯著的負面影響。電力減少亦意味着天然氣用量和管道建設需求下降,令中游企業同樣承壓。但也有人認為對算力及其所需能源的需求減少的擔憂只是傑文斯悖論(Jevons paradox)的一個例子。該悖論認為,技術進步令資源使用更高效,降低了成本,但反而會增加對這類資源的需求,從而導致總消耗量上升。在當下來說就是人工智能服務的消費量反而會上升。
總括而言,我們認為DeepSeek的出現可能帶來更長遠的影響。從投資角度來看,在這種市場背景下嚴選股票機會變得愈發重要,促使投資者逐步將股票配置轉向主動管理的投資策略。美國減少監管政策和企業減稅雙重因素可能會繼續支撐美股表現。我們繼續關注那些現金流充裕、資產負債表穩健、債務敞口較小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具備扎實的財務基礎,以及有能力產生大量自由現金流,從而有望在當前投資環境下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