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長期的低收益率和價格貶值之後,債券在2024年因貨幣緊縮周期推動出現反彈。由於美國減息預期,固定收益的第三季回報率非常驚人。隨着寬鬆周期持續,現金利率下降,債券殖利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間,固定收益對投資者仍然有吸引力。
無論投資者是否有受益於過去的債券升浪,似乎都對今天的定價有所保留。市場利率預期反映軟着陸以及央行利率在2025年恢復至中性。有兩種情況可能令預期偏離:第一,我們不能排除增長放緩的可能性,儘管沒有人對可能導致增長放緩的原因有明確的看法。有人擔心股市泡沫可能爆破,有人擔心信貸狀況會因「非理性繁榮」而惡化,也有人擔心隨着勞動市場逐漸疲軟,以及製造業疲軟蔓延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有人憂慮特朗普若再當選總統,可能會對美國財政前景引發的不確定性。不過,現實中財政前景很少主導投資流向。
另一方面,若中東衝突加劇令全球石油供應鏈受到影響,則可能因拖累增長和引發通脹等潛在影響而改變利率預期。我們在2022年已看過能源價格衝擊對全球通脹和增長的影響。雖然石油不再像以前那麼具重要性,對美國來說尤其如此。
不確定性無疑是存在的,但相對於歷史和股票,債券的收益率仍具吸引力。例如在美國高收益市場,違約率仍然很低,因此提供的收益率仍然足以彌補潛在的損失風險。
在股票方面,第三季的盈利應該對科技股有利,亦開始帶動更廣泛的市場。
展望2025年,隨着利率周期的轉變,資本充足的公司以及規模較小的企業,都有透過增加槓桿來實現成長的空間。金融體系亦需要槓桿進入增加支出和投資,以支持增長和金融資產。
持續的科技投資正在支持亞洲的科技貿易。投資周期的最初贏家是科技推動者,如基礎設施公司、儲存供應商和晶片製造商。亞洲是這些公司的主要集中地區,主要是半導體和硬體供應鏈,台灣和韓國均是市場領導者。
截至2024年9月,台灣晶片出口較去年大幅增長89.8%,而韓國同期升44%。儘管全球增長放緩,這仍有助於其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保持韌性。毫無疑問,目前的驅動因素很狹窄,一旦需求下滑增長就可能脫軌。但就目前而言,許多企業認為人工智慧投資不足,比過度投資風險更大,因此這個周期可能還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