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經濟呈現轉佳的跡象,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3個月報升,由4月的50.4升至5月的50.8。官方數字顯示,在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中,新訂單指數升至最近6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購進價格指數、採購量指數等主要分項指數均明顯回升,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反映市場需求有所改善。
此外,企業開工率亦趨升,顯示經濟進一步好轉。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方面,大型企業PMI為50.9%,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為51.4%,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而小企業PMI指數為48.8%,與上月持平。
數據反映政策發揮作用
從這些企業PMI指數來看,早前內地當局出招為企業「鬆綁」、穩增長的政策逐漸發揮作用。雖然我們預期中國不會實施大規模的刺激經濟計劃,但我們相信決策官員將繼續透過針對性的措施,令經濟以較快的步伐錄得優質增長。
5月30日,國務院便進一步公布了一系列刺激實體經濟的措施,包括減免私營企業的稅務或費用負擔、深化已公布的支持經濟增長措施,以及向金融產業提供支援。除了容許內地銀行發行優先股外,當局亦公布「定向降準」,透過選擇性削減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讓合資格的銀行向農業及小型企業提供貸款。整體而言,內地放寬政策的跡象顯然有所增加。這一系列的穩增長政策效用仍在陸續發酵,相信其影響將會在今後幾個月逐漸顯露。
A股暫不納入MSCI指數
除了經濟數據為市場帶來好消息外,市場傳聞多時的A股納入MSCI明晟指數計劃亦在上周揭盅。MSCI明晟公司宣布,暫時不會按照原計劃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但仍保留A股在其審核名單上,到2015年度再作評審。
由今年3月開始,MSCI便就是否將A股納入上述指數向投資業界進行廣泛諮詢。結果顯示,雖然普遍投資者支持A股的納入,但是目前的制度還有太多限制,令海外投資者難以自由買賣A股,為A股立即納入主流指數系統造成障礙。不過,MSCI方面指出,隨着「滬港通」方案等開放資本市場的政策實施,他們將密切觀察有關方面的發展,因此仍將A股保留於可能被升級為新興市場的名單上。
「滬港通」實施有利納入指數
事實上,投資界的擔心絕對合理。A股一直以來不被納入有眾多原因,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中國實施外匯管制,令外國投資者不能自由買入A股。現時,海外投資者要透過QFII或RQFII額度買入A股,如果沒有足夠額度,便要向其他券商借用相關額度才可作A股投資。一買一賣A股的成本平均約為1.5%至1.75%。
然而,隨着「滬港通」即將實行,相關額度有望協助機構投資者更自由地建立包含A股的投資組合,而且買賣相關的費用亦可望下調。因此,現階段業界正期待「滬港通」的落實細節與情況,若如期在未來數月成功推行,我們預料明年MSCI再次進行評審時,A股納入的機會將會較高。而隨之帶來的,便是估值低廉的A股市場,迎來估值重估的機遇,投資者可作好準備,並密切留意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