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增長和通脹持續下降。中國持續面對通縮壓力、歐美金融狀況趨緊,以及多個國家的製造和服務業需求疲弱,均有助緩和環球物價壓力。加上,主要央行以循序漸進的方針來放寬貨幣政策,預計將進一步壓低經濟增長和通脹,繼而導致已發展市場政府債券孳息率下降,和美元略微走弱。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銀行貸款及按揭抵押債券的個別領域等息差產品,提供可觀孳息率。
新工業政策致結構性通脹
不過,隨着西方多國落實工業政策將增加成本,形成長期通脹動力,可是,那些能夠獲得便宜能源且對中國貨品限制較少的發展中國家,其通脹放緩動力持續,市場因而出現分歧,可能影響結構性通脹動力。由於中國的出口不再是廉價消費品,而是先進電池和電動車。同時,已發展國家的工業政策造成結構性通脹,尤其是勞工供應緊絀的市場,雖然生產商獲得補貼,但這亦提高消費成本。面對貿易壁壘不斷增加,加上工業政策趨向重新本土化,各國加緊開徵關稅將標誌着自給自足和緩衝措施的興起,以緩解報復性貿易帶來的策略性弱點。因此,美國大選前環球貿易政策的不明朗因素,或會削弱投資氣氛,並對環球經濟增長構成溫和下行風險。多項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標上升,部分源於特朗普可能再度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大選令亞幣風險增
踏入下半年,亞洲貨幣仍受避險情緒的影響,美國大選期導致整體風險上升,尤其是較易受到地緣政治雜音影響的中國和南韓。南亞方面,泰國的經常賬、貿易順差和服務業貿易差額疲弱,加上印尼即將上任的帕拉波沃(Prabowo Subianto)政府和民粹主義政策造成財政憂慮,持續帶來特殊阻力。菲律賓的貿易赤字增加,導致經常賬疲弱,加上儲備低至900億美元,情況未許樂觀,但每月滙款保持按年3%的增長,達24億美元,繼續支持其國際收支平衡。印度服務業貿易順差不斷增加、滙款抵消貿易赤字,加上外國直接投資和投資組合資金流入,為印度盧比提供支持,使其持續表現突出。
大部分新興市場的通脹放緩步伐,較已發展市場迅速,亞洲亦正受惠於此趨勢。目前,43%新興市場的通脹低於通脹目標。然而,亞洲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仍然疲軟,區內增長依靠較傾向以出口主導的經濟體(例如台灣、南韓和越南)。南韓和台灣在人工智能相關需求方面表現突出,主要由於特定需求幾乎完全由高價值生產商構成。然而,由於政治和財政憂慮日增,亞洲區內央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空間仍然有限。南韓似乎最有可能在第三季率先展開寬鬆周期,印尼、印度和菲律賓則將保持審慎,但可能在第四季出現放寬政策的空間。
韓或第三季率先展寬鬆周期
隨着亞洲通脹降溫,加上本周期內貨幣政策輕微收緊,導致亞洲的名義孳息率相對較低,亦有助維持較低的財政融資成本。鑑於短期內不會放寬貨幣政策,區內主權債券孳息率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較低。對於尋求優質固定收益主權債券孳息率的投資者來說,亞洲市場的波幅較低、本土基礎漸趨穩固,且流動性顯著改善,平均買賣價差和海外持有水平接近十年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