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亞太地區貨幣兌美元平均貶值約3%,部分抹去了2023年最後兩個月的5%升幅。市場重新調整對美國聯儲局減息的預期,帶動美元反彈。在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和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一系列強勁的美國經濟數據公布後,利率期貨市場目前預計,聯儲局首次減息將在6月,今年減息少於4次。這與年初時的普遍預期相比,轉變不可謂不大。當時市場預計首次減息時間將在3月,全年降幅近170個基點。
事實上,亞太貨幣這波回跌,與我們的觀點一致。我們在年初已提出,市場對聯儲局減息的預期,似乎過於激進。我們認為,目前市場計入聯儲局將減息3至4次,看起來較為合理。有鑑於此,美元兌亞洲貨幣進一步上行的空間應有限,除非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再度加速。
中泰續面臨通縮挑戰
亞洲各經濟體的宏觀情勢冷熱不均。1月份數據意外上行的有韓國、台灣和新加坡等電子產品出口型經濟體。這些市場的出口增長率達到高雙位數,PMI指數也有所回升。另一方面,中國和泰國繼續面臨通貨緊縮的挑戰,其CPI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4個月出現負值,給這些國家央行帶來了考慮進一步寬鬆的壓力。與此同時,內需型經濟體(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的數據顯示,宏觀條件有所改善,通脹壓力降至中低個位數,而經常賬和貿易平衡數字看起來也還不算差。
亞洲經濟料較美強韌
從經濟增長來看,我們預計亞洲將比美國更強韌。雖然這兩個地區的增長率預料都會減速,但美國今年增長率可能會從去年的2.5%,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的1.6%。儘管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具韌性,但我們認為,偏緊的貨幣環境應會在未來幾季開始讓美國消費需求和勞動力市場承壓。因此,工資增長放緩將帶動通脹進一步回落,並為聯儲局從2024年中開展逐步減息周期奠定基礎。
中國今年料增長4.6%
在亞洲方面,我們預計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的5%左右,放緩至今年的4.6%,幅度相對美國小。大部分拖累來自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我們預計,中國GDP今年將增長4.6%,而去年預估增長5.2%。不過,透過持續放寬房地產措施和進一步減息,中國政府展現了穩增長的強烈意願。在亞洲其他地區,印度和印尼等的增長率預計將朝常態回歸,但仍保持在接近6%和5%的偏強水平。我們認為,亞洲的亮點將在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由於全球電子周期的復甦,這3個經濟體的GDP增長可能會從去年的1%至1.3%左右,提速至今年的2%至3%左右。
在融資貨幣方面,我們傾向沽空人民幣。由於中國增長持續承壓,帶來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壓力,抑制人民幣的上漲潛力。我們預計美元兌人民幣2024年底將在7.15,這意味該貨幣將橫盤整理,無法受惠於美元中期回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