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面世令人工智能(AI)成為大眾熱話,但如此「一鳴驚人」的成果,其實並非一朝一夕,早在約73年前,已有科學家研究評估機器呈現近似人類智能行為的能力。
在其後的數十年間,人工智能的發展緩慢且起伏不定,但時至今日已是一日千里,其成熟程度足以應用在各個領域,讓人工智能從單純的研究項目,蛻變成具體可實現的商業項目,激發世界各地投資者的興趣。
AI運算平台可分3類
過去一段時間,巿場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大大增加。如要更準確了解逐鹿人工智能市場的公司,大家不妨從新興的多人共用人工智能運算平台入手,當中可粗略分為應用、模型和基礎設施3類。ChatGPT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應用例子,但其實尚有數十種其他例子,如個人化購物助理,以及能夠檢驗出疾病及識別癌細胞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背後需靠模型支持,亦即針對特定用途而處理及分析數據的工具和演算法;與此同時,此類模型需要依賴基礎設施,即是建立、訓練及部署人工智能模型和應用時必要的硬件、軟件及雲端服務。
儘管坊間的焦點集中在應用環節,但這個層面的贏家尚未誕生;相反,我們相信在基礎設施環節,某些企業正在崛起,並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如要從可見將來的人工智能投資中分一杯羹,可密切留意這類公司。
或致勞動市場兩極化
人工智能毋疑有助提升生產力和經濟增長,但客觀來說,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削弱不少職位和行業的重要性,對勞動巿場構成重大影響甚至造成勞工市場兩極化,以及資本獲利多於勞工得益。這些影響浮現速度的快慢,將取決於投資的規模與步伐、政府如何藉着監管作回應,以及新科技的普及化程度。
說到底,人工智能領域顯然處於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階段,對社會來說既是風險又是機遇,若要有效發揮人工智能,以及藉此獲得投資機遇,便需要加以了解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