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明朗的市況下,派息股往往是部分投資者的選擇,因為它們所帶來的收益,有助管理及緩衝市場波幅,同時提供潛在的資本增值機會。不過亦有不少投資者對派息股有不同的誤解,筆者希望藉此與各位分享股息投資的五大迷思。
迷思一是:派息股已失防守性?如果我們檢視MSCI世界指數過去25年的表現,便會發現股息呈穩步增長。在我們覆蓋的2500隻股票當中,預期未來5年的股息率將會每年增長約7%。考慮到經濟前景,這個預測看來有點樂觀,但是我們認同這看法,畢竟環球股市的派息率目前處於偏低水平。
在疫情初期的2020年,企業持續削減股息,但時至今日已開始回升。與此同時,盈利呈爆炸性增長,因此股息佔盈利比率異常地低,意味企業在盈利令人失望時亦毋須削減股息以作緩衝,這正是2000年及2001年經濟衰退時的情況。
迷思二是:派息股往往是低增長且高度周期性?我們不會以最高收益率為目標,否則投資組合便會非常集中。其實投資者可從股息來源的角度出發,即使能源及金融業仍是高息板塊,但是科技、健康護理、工業及非必需消費等行業,也能派發吸引股息。如果將傳統「舊經濟」行業的股息加起來,實際上與「新經濟」行業的股息相若。
舊經濟以外行業股息不俗
事實上,MSCI世界指數的股息,在過去10年間每年增長約4.5%,但健康護理及工業股的股息水平超過6%,而科技股更高達11%,由此可見「舊經濟」以外的行業,有力提供非常吸引的總回報。
迷思三是:追求最高收益才算成功?我們認為不應只着眼於股息率,而是要同時檢視股息的增長前景。在過去20年,我們比較MSCI世界指數與能夠長期持續派發中高水平股息的全球性公司的總回報,發現後者的表現縱使不能每年都名列前茅,但卻沒有出現顯著下滑,反映其長期複合表現相對佔優。
債券收益率只是隨通脹升
迷思四是:債券收益高企令股息投資比下去?目前的名義或實際債券收益率都變得吸引,令固定收益再受投資者注目。但是債券收益率上升,只是隨通脹上升,而且派息是固定的。相比之下,股票產生的收益來自公司的名義現金流,其升幅可以與通脹一致,甚至高於通脹。如果仔細觀察那些現在能提供可觀收益率的債券,當減去通脹後,債券收益率將在5年後大幅下跌。相比之下,影響股息的因素較多,計算亦較複雜。我們認為,股息組合有力在5年內實現可觀增長,從而爭取吸引的潛在總回報。
迷思五是:已經錯失估值機遇?雖然派息股在2022年的表現強勁,但是在過去5年,其表現大部分時間均遜於環球股市,對上一次交出亮麗表現已是2000年。可喜的是,當時的良好表現持續了數年,我們認為今次的走勢會與2000年時相似。在當時的互聯網浪潮中,估值見頂後都需要數年才逐漸回落,我們認為今次情況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