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7日

程俊昌 保險

港人退休面臨三大風險

最近有大型銀行做的調查發現,77%的受訪中產市民希望可以提早退休,輕鬆享受人生。香港人熱衷儲蓄及投資,成功規劃退休的方式眾多,但失敗則不外乎幾個原因。引用知名投資者畢非德的拍檔芒格的名言:「告訴我我會死在哪裏,我將永遠不到那個地方。」今天希望與各位讀者分享的,是3個平日坊間比較少重視的風險。

人不能控制壽命

第一是長壽風險。港人平均壽命高踞世界首位。現時,男性平均壽命83歲,女性平均壽命88歲。大家不要忘記,現時90歲的人,是生長於1930年代,經歷了無數風雨,包括大蕭條、二次大戰、石油危機、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等等至今。當年在戰時及戰後出生的人,生活條件遠比現在惡劣,尚能如此長壽,更何況現在生活條件富裕,醫療服務先進高效,好像電視節目描述的長命百二歲,將來會變得非常普遍。據筆者觀察,不少市民低估了長壽風險,因此在財政上準備不足。

回報次序是風險

第二是回報次序風險。其實退休前對比退休後,理財的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在退休前透過儲蓄及投資累積資產,由於沒有從投資組合中提取生活費,短期市況波動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影響不大,只要長期回報有可觀增長便可。不過,由於退休後已經沒有工資收入,需利用投資組合的收益支付生活所需。不可不提的是,投資組合「賺頭蝕尾」和「蝕頭賺尾」,對退休生活的差別非常之大。

因為「蝕頭賺尾」導致必須出售資產來應付生活,就算將來回報率追上來,亦因為本金於退休初期消耗減少而不能達到原本的資產規模。坊間一般的投資資訊,着重分析過去的平均回報率,並沒有考慮到這個回報次序的問題。

例如恒生指數過去30年平均回報約4.5%(1992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它並不是平均分布,而是時高時低。假設每年只是提取組合的4%作為生活費,由於回報次序的不平均,在1990年代退休和在2010年代退休差別已經極大。在2010年代退休的人,能夠支撐的年數,是遠低於1990年代退休的人。

長期照顧成本高

第三是長期照顧風險。中產港人保障意識頗高,醫療保險相對充裕。不過,很多時候因年老出現的長期病患,完成治療出院後的開支並非醫療保險能夠完全覆蓋,而一般市民的危疾保險的保額不足,未能照顧於疾病共存之下以10年計的生活。同時,香港亦未有如外國一樣有長期照顧保險,因此有機會大失預算。長壽的副產品正如《失智大海嘯》一書中描述,是認知障礙症。在2039年,預計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超過33萬人。更未計算其他疾病諸如柏金遜、中風後護理、洗腎等等問題。

當然我們希望身體健康,因此需投資身體,多做運動,均衡飲食,避免及預防以上嚴重疾病。儘管如此,因年老的退化問題,我們或需要改裝家居,請家中看護等專業人士協助照顧,子女照顧自己導致的收入損失,甚至需要用院舍服務,這一切都是退休後有機會面對的成本。

以上所述,平時比較少人提及,不代表風險不存在,識別退休理財風險,就等於認識常見疾病一樣,要知清楚當中的原理,才能有效預防及計劃。由於篇幅有限,只能概略提及三大風險,未能盡錄其他風險,例如再投資風險、受騙風險、老年剝削風險等等。至於它們如何影響退休生活,以及應對方法,之後可以一系列詳細分享。

程俊昌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

董事會成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