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政策接踵而至,似乎顯示中國的發展路向正由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提出的「致富光榮」年代,進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的「共同富裕」紀元。
在長足發展幾十年後,中國似乎已具備條件着手處理隨發展而來的社會成本,由環境代價、社會不平等以至企業管治質量等,因此「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時,將「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這意味企業和先富者在未來將需要增加分擔這些社會成本。
中企利潤將受壓縮
基於中國企業正面對勞工成本上漲、定價能力下降及社會開支增加的負擔,相信未來的利潤將持續受壓。事實上,為了抵消近年利潤壓縮對企業回報的影響,MSCI中國指數成份公司目前的槓桿比率已近歷史高位,因此投資者不能再如以往般,依賴識別在政府扶持政策下快速增長的行業龍頭公司以獲取理想回報,而是需要更注意公司運用資產的效率,從而發掘能夠持續推動回報的企業。
在共同富裕的國策下,中國可能需要推進新的工業-社會模式,鼓勵創新的小企業與具策略重要性或社會敏感性的較大型受規管公司和平台相輔相成,後者可能類似新加坡為平衡發展和社會需要的上市政府掛鈎公司(Government Linked Corporation)。
注重企業資產運用率
此外,中國也可能需要持續推展重組和改革,減低對房地產投資的倚賴,而其金融體系也需要減少對房地產和國企放貸,轉為透過貸款或非貸款的活動,支持中小企的發展。基於銀行和房地產業的股票及信用債表現可能承壓,投資者在這變局中,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駕馭挑戰。
第一,投資者可以尋求投資於與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相符,但處於初期增長階段的板塊。雖然相關行業的領先公司可能還沒有形成,而投資期也會較長,但投資者卻能夠在潛在社會成本出現之前,更全面地把握這些行業加快增長的機遇。
第二,投資者有必要更注重公司的管理和經營模式,發掘運用資產效率高,而非單靠定價能力或在市場上的支配地位,以為股東帶來價值的企業。
主動投資細選潛力股
儘管MSCI中國指數在今年夏季已經顯著調整,但定價水平還沒有反映中國企業的獲利能力在中期可能結構性轉變的因素,致使被動式投資者或會因所追蹤的中國境外上市股票指數,在大型企業主導下連帶承擔較大的轉型代價。故此,投資者應考慮轉為採取主動管理方式,將投資領域拓展至涵蓋在境內上市的A股,從而發掘更多處於初期增長階段的公司。
長線投資者可以考慮從以下十四五規劃重點發展的七大策略性前沿科技領域中,發掘初期增長機遇,但投資時必須精挑細選:1)人工智能;2)量子訊息;3)集成電路;4)神經科學;5)基因組學和生物科技;6)臨床醫藥和健康,以及7)空天科技與深地深海探索。
至於投資期較短的投資者,則可以趁當局加大反壟斷力度和促進社會公平的行動,在以年青一代為對象的電子商貿和串流娛樂等行業中發掘二線的業者,相信從事這些處於發展初期但仍然快速增長行業的公司,將比在發展較成熟行業且較具規模的企業,更能夠避免獲利能力持續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