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公布的零售數據,首次亦公布了網上零售的數據。2021年1月,全港錄得了23.7億元的網上零售總額,和2020年同期相比,按年升幅達到了92.1%。23.7億元亦佔了全港該月所有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7.3%。政府統計處亦同時公布了2020年每月的單月數據,網上零售由去年1月只佔所有零售的3.3%一直上升,在11月達到了全月零售的9.4%。1月稍為回落,本是零售界常態。
有店面零售商網購有優勢
這份數據亦將網上零售分為無店面零售和其他零售商。無店面零售就是新興的電子商貿;其他零售商則主要是原有的傳統零售商增加了網上銷售渠道,以及個別大型網購商設立了便於取貨和宣傳的零售據點。在1月份,無店面零售商的網購額佔了全港零售總額的3.1%,而有店面零售商的網購額則佔了4.2%,比起無店面零售商的巿場份額更高。
原有的傳統零售商銷售經驗豐富,所以一旦他們接受了網購模式,願意認真發展這個渠道,固然會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有店面零售商的網上零售在1月份增長按年上升了134%,遠高於無店面零售商的53.9%,其實也不意外。
網購業務一年之間增長幾近一倍,當然和疫情相關。澳洲和新加坡的網購數字亦有類似的大幅增長,都是因為疫情之下大家減少外出的自然反應。資訊科技維持了疫情之下的經濟活動,這是又一明證。
兩年時間扎根發展料更快
不過,隨着英國和美國都有接近三成民眾打了疫苗,而且兩國政府都預期5月就會完成這一波全民接種,也許到了夏天,歐美國家就會陸續放鬆防疫措施。雖然現時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接種率遠遠落後,但是隨着英美完成了本地接種,產能自然會出口到其他地方。雖說什麼廠供應什麼地方牽涉了地緣政治、公共衞生,乃至物流運輸一大堆問題,但是供應多了,始終會加快全球的接種速度,也許最遲到了年底各主要經濟體就會重新開關。
股巿一向都會前瞻,所以投資者今天入巿,必然會考慮幾個月後的疫後新常態到底會如何發展。如果香港也是下半年逐漸放鬆防疫措施,那麼網購有了差不多兩年時間發展,也許就會扎根。而且,正如上面所述,傳統零售商亦加入了戰團,自然會投入宣傳及其他資源,會令行業發展得更快。因此,網購應會成為疫後新常態。
不過,網購仍未能取代實體商店。首先,香港是高密度發展城巿,實體商店始終很方便,本來有一定優勢,只是在疫情之中,這個優勢消失了。觀乎外地的網購發展,網購商突圍而出,往往都是靠價格優勢。這優勢既來自於網購商較低的營運成本,亦一度因為美國境內的跨州貿易沒有銷售稅,令消費者看到的價錢更低。
網購商形成長期價格優勢
香港的稅制簡單,沒有銷售稅。但是網購商的租金成本仍然應較便宜,傳統零售商的網購業務愈大,整體成本亦會更低。網購商則在過去一年大幅提高了生意額,和批發商的議價能力應該有所提升。網購競爭愈來愈激烈,下一步或許就會見到網購商所提供更多的折扣或優惠,形成長期的價格優勢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