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是牛年,說一說中國股市這頭「慢牛」是否健康。筆者於2020年7月14日在此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5原因看好中國慢牛股市」,所持理據為:1)中國財政刺激恰當;2)高水平存款極需出路;3)監管制約高槓桿活動;4)新經濟由工業革命支持;5)市場結構,包括人民幣與國債都受外資青睞。
筆者自2019年中定性中國A股進入牛市二期,所持原因是中國政府有「憂患意識」,並有能力及有意願以財政刺激推動經濟增長,縱使在貿易戰打擊之下仍有實力令企業保持競爭實力。由於過去半年內有數宗大企業的債券違約,外媒不停吹噓中國債券水平已是GDP的3倍,非常危險。不過,大家須注意,當此等機構計算整體社會債項時,把銀行間借貸亦計算在內,所以實際總債項應是低得多。去年6月,亦是中國政府已實行「減稅降費」兩年後,中央與地方政府負債總和為GDP的70%左右,據Moody’s估計,中央政府負債佔GDP比例於3年內亦只上升至45%。
散戶參與內地股市偏低
疫情之下,去年底中國居民總存款為90.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1.8%,比2016年初增加64%。中國資金找出路,亦從港股通持續南下流入反映。常聽說中國股市是散戶為主,實際上,1.8億個個人戶口只持有總市值的28.6%。
中港股市今年1月25日見高位,1月26日人行公開市場操作只做了20億元人民幣的逆回購資。
過去12年的美國股市是「慢牛」的表表者,標普500在2009年見底後,從666.79點上升至現今3830點水平,升幅為474%,平均毎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7.2%,與美國企業的盈利增長吻合。這個「慢牛」的角色,開始可以被中國股市取代了。
中國貨幣超發並不嚴重
美國的升市背後有印鈔支持,美國貨幣供應量於2010至2019年間的平均增長率為6.2%,比同期的平均GDP增長2.3%高差不多4%。將來美國要縮表,可能會對金融市場又有短暫衝擊,不過如果美國GDP反彈較快,而且持續,那將會減弱衝擊力度。相反地,從2017年至疫情發生前,中國的貨幣增長(M2)都保持在11.1%以下,平均為9%,比同期平均GDP增長的6.6%只高出2.4個百分點。亦即是說,中國貨幣超發並不嚴重。
資金從不同渠道流入
中國在2014年之前,基於高經常賬盈餘,人行常用「外滙佔款」注資於市場。簡單地說,就是當商業銀行在接受居民買人民幣賣外幣時要找尋人民幣的頭寸,間接造成人民幣利率上升,但若商業銀行將外幣售予人行而換取人民幣,則銀行間市場頭寸得以補充,人行注資過程的印鈔是有外幣支持。2014年後,由於避免美國「誤會」中國干預人民幣滙價,而且經常賬佔GDP比例逐步下跌至接近零,人行停以外滙佔款方式向市場注資。不過,自從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見底反彈20%,2020年再上升27%,中國外滙收入大升。2020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外來投資(FDI)更大接受者,FDI流入為1630億美元,貿易順差5350億美元,外資於中國市場持債券餘額增加1.06萬億元人民幣,銀行結售滙順差2152億美元;無論是資金流入作生產投資、外貿收入回流至系統或外資購買金融資產的來源,都不是人行印的鈔。
以上所提及的資金是外國流入的流動性(flow),仍未計算中國老百姓的本(stock)。疫情之下,去年底中國居民總存款為90.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為11.8%,比起2016年初增加64%。另一方面,中國居民持股量其實一直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