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部分可持續發展基金均屬於主動型管理,但被動型可持續發展基金的數量、規模和複雜程度,在近年均見增長,而投資者在盡職審查基金方面的負擔亦漸加重。
我們剛發表一份名為「被動型可持續發展基金:2020年全球格局」(Passive Sustainable Funds: The Global Landscape 2020)的報告,當中闡述在揀選被動型可持續發展基金時,一些應重點考慮的因素。
選擇符合自己需要
投資者首要考慮的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方針最符合自己的投資需要。
一般而言,被動型基金的費用遠低於主動型基金。這一點不容忽視,因為費用被視為其中一個最可靠預測基金未來表現的指標。
指數投資的另一項優勢是所提供的透明度,透過檢視相關指數成份股,被動型投資者便可確切了解基金的持股。儘管如此,部分ESG指標並不透明,可能意味納入或排除的真正理據仍難以確定。
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最純粹的可持續發展投資只能由主動型基金經理執行,某程度上,被動型投資欠缺彈性,因此未能全面考慮複雜的環境、社會和管治因素。例如,流動性限制意味被動型策略必須迴避一般更具ESG影響力的小型企業。若要尋求最具ESG影響力的企業,投資者或會期望基金管理公司與投資組合中所持有的公司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溝通互動,但被動型基金無法實踐這一點。
分析指數了解策略
正如任何被動型基金一樣,被動型可持續發展基金的評估應由分析相關指數開始。所有可持續發展指數均不盡相同,關鍵在於了解其指數建構的準則。
在可持續發展焦點方面,投資者首先須留意指數及其選用的指標對可持續發展的重點目標,是否符合其希望突顯的ESG標準,例如碳足跡、化石燃料儲備、綠色收益等多項環境有關指標。不同指標反映不同公司的特性,而每項指標的取捨均會令指數成份有別。對於什麼因素會孕育出一間ESG表現良好的公司,業內並無一致共識,意味了解指數供應商採用的可持續發展評分制度亦同樣重要。一間公司在某一ESG評分制度下獲得高分,但可能在另一ESG評分制度下表現失色。
在投資方針方面,如下【圖】所示,辨別基金採取排除法、廣泛ESG類別,還是主題型的投資方針,可明確反映基金於投資組合中應能發揮的作用。採取排除法方針的基金特性一般與母指數非常相近,但亦因而削弱ESG的效果。相反,主題類別基金(尤其是焦點集中的基金)通常擁有鮮明的風險和回報特性,最適合用作非核心的衞星投資部署。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們亦會從基金層面探討揀選被動型可持續發展基金的考慮因素。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