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美元荒導致英鎊急速下挫至數十年低位以來,英鎊已收復不少跌幅,惟兌美元大多數時候依然在200天移動平均缐(1.27左右水平)遇阻。即使在上周美元全面回落,以及英國脫歐貿易協議談判出現曙光,帶動英鎊跑贏其他G7貨幣的情況下,也沒有例外。
疫情爆發重挫經濟
若以年初至今的表現作指標,英鎊兌美元更以5%左右的跌幅,跑輸其他G7貨幣。至於英鎊疲弱背後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英國疫情爆發,令當地經濟顯著受挫。事實上,無論是財政刺激還是貨幣寬鬆,英國推出的時機和規模都不亞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因此,英國政府重啟經濟後,當地經濟數據包括PMI明顯改善。然而,英倫銀行報告依然顯示在一種預測情景下,今年英國經濟萎縮幅度達14%,可能為300多年來最嚴重。而且該預期已經將史無前例的救助計劃納入考慮。
另外,根據OECD和IMF的最新預測,英國今年經濟也將收縮11.5%或10.2%,前者的預期更是基於英國沒有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假設,而後者則指出新冠疫情對英國經濟的打擊比預期嚴重,疫情後恢復也將比預期緩慢。換言之,疫情對英國的打擊,較其他主要經濟體,有過之而無不及。
脫歐仍存不確定性
第二,英國脫歐仍存在不確定性。英國今年1月正式脫歐以來,一直與歐盟進行貿易協議談判,惟至今仍未取得實質進展。事實上,英國已放棄6月底前向歐盟申請延長過渡期的權利,意味着英歐雙方必須在今年底前完成貿易協議的談判。英國首相約翰遜上周指出,他較歐盟官員更樂觀地認為,雙方可能達成脫歐後貿易協議。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將繼續推動英歐達成新的夥伴關係協議。這為市場帶來一絲希望。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英歐雙方仍在多個問題上存在分歧,包括2021年開始歐盟在英國水域的捕撈權將有何變化;英國在勞工權益、環境保護標準、國家援助及商業補貼等領域是否必須遵循歐盟規則;雙方如何執行未來可能達成的協議。有鑑於此,市場也難對談判前景感到太樂觀。
刺激措施杯水車薪
展望未來,除了美元因素之外,英國經濟的表現及脫歐貿易談判的進展,將繼續主導英鎊走勢。經濟方面,參考多個地區目前的狀況,英國在經濟重啟後出現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若這種情況出現,即使近期英國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 Sunak)承諾將盡力保留英國人的就業職位,並宣布下調物業銷售稅,也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脫歐貿易談判方面,雖説英歐雙方將持續進行談判,惟最終未能達成實質貿易協議的可能性仍然不小。默克爾表示,歐盟應該為「無協議脫歐」做好準備。約翰遜則指出,如果沒有達成協議,「澳洲式」安排將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澳洲模式指除了在個別商品有特定協議外,與歐盟並沒有全面的貿易協議,大部分貿易都依從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這與無貿易協議的情景相差無幾。
總括而言,雖然英鎊上周表現亮麗,惟筆者認為,現在開始看好英鎊,仍為時尚早。短期内,英鎊兌美元或主要在1.22至1.27區間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