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早上,油價閃崩,布蘭特原油期貨最低見每桶31.02美元,其後稍為回穩至每桶35美元,仍比上周五美國收市低23%。由於俄羅斯不支持產油國組織擴大減產,沙地重新開啓「價格戰」。彭博報道,上周六沙地大幅下調原油出口價格,每桶減少6至8美元,以提供遠東及歐美客戶的需求。市場估計,沙地於4月份很可能從目前的970萬桶日產量,增加至1000萬桶以上,甚至不排除沙地增產至「正常產能」的1200萬桶。
俄羅斯不肯減產,有一大原因是不欲第三個出口大國,即美國,坐享其成。油價被壓低,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馬上停工;況且最近美國股市大幅下挫,金融條件收緊,如果再來一個頁岩油垃圾債違約潮,則美國距離信貸緊縮可能不遠矣。自從年頭至今,美國高回報能源板塊的信貸息差已從600基點(6%)跳升至接近1000基點(10%)。猶記得上次這個息差是於2016年初創下,當時布蘭特原油價格曾低見27.1,最後因為特朗普當選以美國能源優先為首要任務,脫離《巴黎協議》及加強對俄羅斯及伊朗的制裁,而將布蘭特油價推高至每桶86.7美元的4年高位。
俄羅斯不合作出人意表
今年又是選舉年,不過總統特朗普及共和黨人一早將焦點集中於中美貿易戰及新型肺炎疫情的政治考量,實在冷不防俄羅斯這一記回馬槍,及沙地單方面作出增產決定。市場動盪從油市伸延至股市,香港恒生指數早市已低開3.9%;再從股市伸延至滙市及債市,避險情緒猛升,日圓兌美元升3.6%,高見101.57;日圓兌澳元升7.9%,低見64.37;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下跌至0.48厘的歷史低位。這些滙率與息價的發展,似乎與一場金融風暴的特徵相符合。究竟這些走勢是膝蓋反射,還是持久的風暴先兆?筆者認為,我們必須將中國及新型肺炎疫情帶進整個形勢內。
油價跌日圓強利好中國
當我們看見日圓大漲的時候,我們知道投資者正大量做去槓杆化,進而我們要知道投資者所持的資產為何。以價格反應而言,首先就是亞太股市,尤其是依賴旅遊及原料為生的經濟,進而是美國舊經濟(道指成分股),去槓杠包含還掉借回來的資金,因此負利率與零息貨幣上升,有減息壓力與量寬貨幣下跌;接着是高回報債,首當其衝的是美國中、小型油企,內房可能被波及,但以中國的信貸規劃,內房違約應該仍不高;最後是原材料及基本金屬。以上筆者列舉的資產,除內房債外,都與中國無關。嚴格來說,油價下跌與日圓走強反而對中國有利,一方面企業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則增加中國出口競爭力。根據2015年歐洲議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若油價下跌50%,歐盟28國的GDP最多可增加0.7%。所以,油價下跌,除了對沙地等產油國及美國的經濟有負面影響以外,其他地區大部份是得益。
中國料專攻新經濟基建
中國新型肺炎疫情轉趨平穩時碰上意德美等地疫情升溫,拖慢中國出口反彈步伐。不過,中國抗疫方法與精神大受各國讚賞時,中國企業及工廠復工的速度比市場預期為快。過去兩年,中國的積極性財策集中於「減稅降費」,今年中國可集中火力作「新經濟基建」,即5G、特高壓、城際高速、新能源車充電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市場恐慌指數爆升,資產價格失衡,這些板塊就是有「危」有「機」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