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最近投資市場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就是金股債齊創新高。而7月的焦點,會落在美國企業盈利。這星期美國幾家大型銀行剛公布了業績,可能有助預測美市的走勢。
大行CEO看法重要
兩星期前,美股11個板塊中,有4個已創出歷史新高,分別是一般消費股、公用股、科技股和非必需消費品股。但令人擔憂的是金融板塊還是不見踪影,特別是銀行業。一個健康的經濟發展,銀行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經濟前景好,企業會貸款擴充業務,初創會集資上市,個人消費會帶動信用卡業務,置業需要按揭,個人財富增值創造更多理財需求…這些全都是銀行涵蓋的業務。所以有分析員說,各行各業公布業績時,最重要是留意大型銀行的CEO對經濟和市場的看法。沒有其他行業的CEO比銀行的CEO更加關注總體經濟增長、個人消費動力、企業業務情況、IPO和併購活動、融資需求等。所以銀行股的表現和大行CEO對後市的看法,是對未來股市把脈的一個好方法。
基於以上理由,銀行股的表現一向都會緊貼大市。但最近一年半,銀行股跟大市出現了背馳。當標普500屢創新高,標普500的銀行業分類指數從年初反而出現了下降趨勢。近日收市距離於2018年1月創的歷史高位還差14%【圖一】。
【圖一】:標普500銀行業分類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的10年表現。陰陽燭為標普500銀行業分類指數,紫色線為標普500指數。
銀行股落後大市
為何出現了這背馳呢?細看這星期幾家大型銀行的第二季度盈利報告和股價變動,可能可以找出端倪。星期二開市前,摩根大通,高盛和富國銀行公布了業績。3家銀行實際每股盈利都比市場預期好。摩根大通和富國實際每股盈利超出市場預期10%,而高盛則超出13%。而對於下季度盈利的預測,最悲觀的高盛預期下跌16%,而摩根大通和富國分別預測跌11%和12%。
奇怪地,當天3家銀行股價的表現,跟第二季度業績和第三季度預期好像沒有關係。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別升1.1%和1.3%。但富國則下跌了3%。為何富國跟摩根大通盈利表現一樣,但沒跟隨齊升?為何富國沒有高盛那麼悲觀,但反跌了3%?這跟幾家銀行的盈利來源是否依賴利息走勢大有關係。
選股看盈利來源
大家都知道,高盛是國際投資大行。收入來源主要是來自分布於三十多個國家的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和私人銀行等業務。利息收入的佔比很低,加上業務分布全球,所以美國利率走向對盈利影響較低。相反,富國是美國國內最大的按揭供應商。2012年批出了創紀錄的5240億美元的按揭。隨着經濟情況改變,按揭金額下降到2016年的2490億美元。從最新的盈利數字,可以看到富國非常依賴本土的貸款和按揭業務。約82%的盈利都是從相關的利息收入貢獻【圖二】。故此減息對富國的盈利遠遠比高盛大。同樣是大型銀行,但面對利息風險時股價的反應差別可以很大。
【圖二】:富國銀行的盈利分布。
從【圖一】看到,標普500銀行指數受壓於長達一年半的下降軌。但如果能突破330這水平,有可能追回落後大市的升幅。這會否實現還要看其他銀行公布業績的情況,和聯儲局會不會加大減息的力度。如果投資者希望追落後投資銀行股,可能要避免受利息走勢影響大的公司。但如果擔心利息會進一步下調,可以如前文所說,考慮可以受惠減息的一般消費股和公用股。